深秋,來賞邊壽民筆下的蘆雁圖

美術(shù)高考考什么
2020-11-09 08:38:22 文/冉莉 圖/郭強
秋風(fēng)乍起,秋水澄碧, 蘆花冷白,蓼花透紅; 畫家邊壽民有屋數(shù)楹, 還有專供繪畫的小亭, 四面環(huán)水,蘆葦叢生, 人跡罕至,卻有往來雁群停留棲息。 正如金農(nóng)對他的評語: “三分水,一分屋。 菰蘆聲,秋雨足。 中有人,媚幽獨。 時高吟,滄浪曲。 破毛禽,晚爭浴。 畫出來,黛五斛。” 這里專設(shè)玻璃窗戶, 觀察鴻雁飛鳴、食宿、游泳的情態(tài)。 邊壽民得造化神機, 創(chuàng)用潑墨法繪畫鴻雁, 寥寥數(shù)筆, 就能勾畫出鴻雁的千姿百態(tài), 以至人稱“邊蘆雁”。 邊壽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山陽人(今淮安區(q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淮安秀才。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 邊壽民以善畫蘆雁名聞海內(nèi)。畫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tài)。 邊氏蘆雁圖形象生動,造型極為準(zhǔn)確,擺脫了前人繁細的表現(xiàn)手法,刪繁就簡,形神兼?zhèn)。他認(rèn)為“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據(jù)紙墨的特點,大膽落墨,昂示了其繪畫上的深厚功力。 邊壽民畫蘆雁,正是自己對人生的一種寄寓,正如他自己曾說過的:“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達到了“雁我兩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