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后,孩子該如何查漏補缺,調整心態(tài)備戰(zhàn)期末?

太原新東方優(yōu)能1對1
2020-11-25 09:56:32 文/王子軒 圖/丁辰逸
期中考試陸陸續(xù)續(xù)落下帷幕,隨著各科考試分數的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考高分的同學回家“囂張”砸門:
成績不如預期的同學,則陷入了自責、懊悔、無助……
實際上,不管考試成績如何,同學們拿到試卷都不應該只關注分數。
試卷是最好的“試金石”,一眼就能看出各科學習的問題,是同學們查漏補缺的好時機。
那么,面對不太理想的考試成績,同學們該如何補救,調整好心態(tài)備戰(zhàn)期末?家長在此過程中又該給予怎樣的支持和幫助呢?一起來看看。
01
考試錯題總結與分析
通常情況下,考試錯題錯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點不清,審題不清和表述不清。
1、知識不清
所謂的知識不清,就是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點學清楚,丟分發(fā)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fā)揮沒有關系,是學得不扎實。
2、審題不清
問題情境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清楚,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3、表述不清
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是解題過程混亂,表述混亂,詞不達意。
首先我們應該統(tǒng)計各種原因的丟分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
然后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在后續(xù)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及。如果真正做到這些,總分提升一點問題都沒有。
最后找到真正丟分的原因,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經過認真分析,才能找到孩子的弱項。
02
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是期中考試總結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拿到卷子后,需要關注的不應只是錯題,而是包括孩子當時答起來不順利、思維有障礙的題,以及可能憑運氣做對的題。
著重對這部分題涉及的知識做一個由點及面、更深、更廣的復習,幫助孩子們把相應的知識點梳理一遍。
03
考試技巧的總結
畢業(yè)班的同學應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試當成是中高考的真實演練。當你再次回顧整個考試過程時可以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這次考試你的策略是什么?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先緊后松或先松后緊的現象?
2、有沒有出現填錯答題卡等低級失誤?如果有,你要怎樣讓自己記住這個血的教訓?
3、具體到每門學科。數學是否因為專注后面的某道很難的大題而沒有檢查前面的題,導致丟了一些不該丟的分?英語聽力是否因為糾結前面的內容而影響了聽后面的內容?等等。
04
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在檢驗學生學習方法的優(yōu)劣和與應試能力的強弱。
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法,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應試能力。
05
正確對比,增強信心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拿本次考試的成績與上次考試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即拿自己的成績跟班、年級各檔次分數線比。通過對比,幫助學生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06
如何規(guī)劃后半學期
最后,結合個人和學校的情況,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時間安排,做出更適合自己的計劃和安排。
期中考試過后,調整完心態(tài),家長們應該協助孩子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個可行的計劃,安排好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良好的規(guī)劃可以減少孩子們學習的盲目性、隨意性,強化學習的目的性和可控性,以保持后半學期的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
07
家長怎么做?
1、引導孩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不應該一味指責,而應及時幫助孩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考試過后,不管是分析試卷、查漏補缺,還是整理錯題、反思總結,各個過程,家長都應當予以一定的陪伴和引導,幫助孩子發(fā)現薄弱點,總結經驗教訓。
2、千萬不要把成績當作標準
每次考試結束后,因為孩子成績不理想,發(fā)生的家庭沖突和矛盾太多了。父母與孩子的考后溝通一定要講究方法,不應該把成績當作唯一的標準去評價孩子優(yōu)秀或努力與否。
以成績論英雄,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更是大忌。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分數,總是會發(fā)出類似這樣的評價:“你看隔壁的東東,比你分數高多了,你是怎么考的?”
家長以為這樣的言語能激起孩子的勝負欲,激勵他努力反超,殊不知會適得其反,孩子長時間得不到贊賞和鼓勵,學習積極性只會越來越差。
讓我看看是誰還沒做考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