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棒刮畫創(chuàng)意手繪】奇異果——獼猴桃

亦博美術(shù)
2021-1-14 09:20:19 文/阮思琪 圖/馮詩蕊
06
01-2020
獼猴桃
kiwifruit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zhì),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獼猴桃對保持人體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獼猴桃的奇異之旅,它歷經(jīng)千年的野生果子,奇異果的第一站從它的發(fā)源地一—湖北宜昌市夷陵區(qū)開始。誰是嘗鮮這種果子的第一人已無從得知,然而它流傳最廣的名字卻是“獼猴桃”:一說是,這種果子外皮一層絨毛,狀似獼猴而得名;而另一種說法則稱是因為生長在山間的果實常被獼猴食用。這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發(fā)源于夷陵山間的獼猴桃,在數(shù)千年間緩慢地持續(xù)著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陜西、甘肅、河南一帶;向西南去往貴州、云南和四川,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區(qū)霧渡河最為多見。雖然歷史記載源遠流長,但我國的獼猴桃卻一直都未被馴化栽培。野外的獼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們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數(shù)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獼猴桃也只是用來觀賞而非食用。歸根結(jié)底,直到幾十年前,獼猴桃在國內(nèi)還只是一種野果。
就這樣,獼猴桃默默在山間谷底生長了上千年,就連它最廣為流傳的名字——“獼猴桃”,也透露著一種野果的味道。不過1904年,命運卷起了這顆果實,給了它一張通往海另一邊的船票。這年,一位來自蘇格蘭教會的女教師凱特,在原產(chǎn)地湖北宜昌第一次與這種果子相見。隨后,在姐姐伊莎貝爾來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獼猴桃的種子,伊莎貝爾帶著它們漂洋過海到達新西蘭,并將其交給植物學(xué)家栽植培育。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新西蘭是獼猴桃發(fā)展的理想之地。同時獼猴桃很難授粉的問題在新西蘭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決。由此,獼猴桃在新西蘭被廣泛種植。與此同時,也許是“獼猴桃”最初的中國名字給了起名者靈感,有人覺得這種全身絨毛,暗綠色的雞蛋形果實和新西蘭特有的一種幾維鳥倒是很像。
1966年左右, Kiwi fruit(奇異果)這個新名字誕生了,隨后新西蘭奇異果逐漸成為所有商業(yè)化種植獼猴桃的代稱,在世界果蔬市場大放異彩。
現(xiàn)如今,獼猴桃的商業(yè)化生產(chǎn)不再是新西蘭的專屬。2016年全球獼猴桃產(chǎn)量為430萬噸,除了新西蘭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國、日本和中國都是獼猴桃的生產(chǎn)大國。
今天我們的課件就是畫獼猴桃,事先可以準備一些獼猴桃實物,看一看、摸一摸,還可以嘗一嘗,以觀察、感受獼猴桃的形與色以及那些有趣的細節(jié),通過油畫棒色彩疊加過渡的方法,來體現(xiàn)出獼猴桃的體積感,并通過刮畫的方法畫出獼猴桃那密密的、富有特征的絨毛,不妨一起來畫畫吧!
在素描紙上用鉛筆或彩鉛畫出獼猴桃的造型
在畫出完整的、切面的獼猴還要有前后遮擋關(guān)系
選油畫棒的顏色鋪好底色并涂出枝、葉、果實、切面的色
并用油畫棒色彩交代出簡潔的明暗轉(zhuǎn)折變化
接下來用棕色、淺棕色、土黃色畫出獼猴桃表面的顏色
再用中綠、黃綠、淺綠畫出獼猴桃切面的色并涂上枝葉的色
接下來用一定方向、長短不一的線條畫出切面果肉的細節(jié)
并用油畫棒點的方法畫出獼猴桃細細密密的籽
接下來用一端較尖的竹簽或牙簽沿著一定的方向
在它的果皮上刮出細小的線條做為富有特征的表面絨毛
獼猴桃也稱奇異果,它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具有豐富的氨基酸與礦物質(zhì)的水果。是我們非常喜愛、熟悉的一種水果,今天通過油畫棒畫出獼猴桃的形與色,并以刮畫的方式畫出表面有絨毛的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