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效臨摹大師作品

武漢北藝美育
2020-3-08 01:17:32 文/潘若熙 圖/許靜怡
1
哪里不會,畫哪里
臨摹就像是圓桶理論:哪里漏水,補哪里。畫畫則是哪里不會,畫哪里。特別是像色彩里的靜物水果、不銹鋼水壺等,為了能夠快速地學會這些物體的畫法所以需要大量的臨摹。臨摹只有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并與寫生結(jié)合起來,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的知識點,有選擇性的臨摹,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最近畫頭像,總是處理不好明暗交界線,那么你就要選擇一幅明暗交界線處理比較好的畫來臨,研究對方是如何處理明暗交界線的,為什么這樣處理?將結(jié)構(gòu)的來龍去脈和體面朝向、形體的方圓變化與虛實關(guān)系結(jié)合起來分析,邊思考邊臨摹,手腦結(jié)合的臨摹才會有成效。通過臨摹這張畫,你加深了對明暗交界線的認識,就是很大的收獲。記住,你每次臨一張畫之前都要明確為么要臨,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不要盲目且不過腦子的重復機械性動作。
2
吃透小局部
臨摹不僅要有目的性的臨,還要將知識點分解了臨,一次解決一個問題,日積月累就能把全部的問題解決了?记皩W習,時間非常寶貴,一定要具體具體再具體。希望通過臨一張畫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臨摹只放在課下進行,所以,通常都是擠時間,利用課下的十分鐘或午飯后的一小時,臨一個眼睛,或臨一個鼻子,反復的研究,直到將困惑打開,將問題解決為止。如果今天一天將眼睛的知識點解決了,就是很大的收獲,切勿急躁,欲速則不達。
有些同學直到考前連一個眼睛都畫不好,熏疼,不過這是為什么呢?可能主要原因是他天天在畫,大而空,卻從來沒有具體研究過任何一個局部,沒有將任何一個局部吃透。所以建議大家:學習不要好高騖遠,每天扎扎實實地解決一個小問題或者小局部,就是很了不起的進步。
▲
一定要穩(wěn)扎穩(wěn)打
3
思考與實踐
我們臨摹的目的是要將高手的認識變成自己的認識,將高手的理解變成自己的理解。所以,及時將在臨摹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中去,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才算是臨摹最終的目的。如果臨摹完之后,毫無所得,那就是因為你沒有思考,沒有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上,臨完了,自己該怎么畫還怎么畫,那當然就等于是做了無用功。你可以在臨摹完一張畫之后,“刻意”的去運用自己剛學到的知識規(guī)律,在寫生中或默寫中實踐。反復嘗試,不斷改進,直到變成自己的東西,所謂學以致用。
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總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tài),重視臨摹的作用。只要你沉下心來,不浮躁,你就會從臨摹中受益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