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備考:學習方式決定高考差距

2023高考
2019/9/11
高三學生進入一輪復習階段,不同于高一、高二階段的學習,在高三備戰(zhàn)高考的過程中,具有學習節(jié)奏快、學習強度大、知識難度提升等特點。高三有限的備考時間內,比拼的不僅是努力的程度、學習時間的長短,更為關鍵的是學習效率和學習方法的較量。在高三備考高考的三輪復習中,一輪復習的時間較長,需要對高中三年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化復習,想要提高備考的效果,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法。
gc-image/7b86ba1ac5de4674a19b68526ae87312"/>
在高三備考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存在著這樣的困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比別人多,覺得自己很努力地在備考,但是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卻并不好,在考試時發(fā)現(xiàn)還不如一些沒有自己付出多的學生,因此而感到很苦惱和迷茫。
在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相同,但取得的學習效果卻有較大的差別。問題的關鍵在于所使用的學習方法,高三除了在課堂上要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自學能力是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在課堂外學生需要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掌握高效的學習策略。
在高三備考中,需要掌握哪些高效學習方法?
第一,能夠保持高強度的專注學習。
羅斯福學習法中強調學習的專注程度,在學習時設置幾乎不能完成的任務,然后盡力地去完成。通過制定學習任務,使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急迫感,從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這種訓練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習的潛能,抵抗學習中遇到的誘惑。
在高三的學習中,學生要給自己制定高目標,所制定的目標要盡量具體化,并且要超出自己平時所能夠完成的任務量。同時目標不能制定過高,因為超出自己能力范圍過多的目標反而更容易選擇放棄,給沒有完成找理由。高三學生可以養(yǎng)成制定目標的習慣,比如在一定的時間內背單詞,自己平時能夠背30個單詞,在制定目標時可以要求自己達到50個單詞的標準。
第二,最好的輸入方式是能夠輸出。
根據(jù)學習的金字塔理論,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最終達到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有較大的差別。其中通過聽講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5%,通過閱讀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10%,通過視聽相結合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20%,通過演示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30%,通過與他人討論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50%,通過實踐的方式獲得知識的留存率為75%,把學過的知識教授給他人知識的留存率為90%。
從學習的金字塔理論可以看出,在各種學習方式中,通過給他人講授所取得的學習效果最好。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對知識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最好的知識輸入方式就是輸出。
在高三的學習中,由于學習時間有限,有些學生不愿意給別人講題,認為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而其實在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是對知識的再加工,可以加深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并且在講題時可以獲得學習被認可的成就感。如果沒有可以講解的對象,可以采用自我講解的方式,假設在給別人講解,將知識經過自己的加工和理解后用簡煉的語言描述。
第三,將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總結。
學習中需要具備結構化思維能力,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加工,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尤其是零散的知識點,如果沒有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容易出現(xiàn)知識的遺忘,并且從局部的角度來看待知識,會在理解上出現(xiàn)問題。高三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定期歸納總結的習慣,將知識進行分類整理,能夠從整體宏觀的角度來理解知識。
除此之外,在高三的學習中,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角較多,在學習時要根據(jù)學習內容設置學習的優(yōu)先級,哪些學習任務應該先完成,哪些學習任務需要后完成,在學習前制定計劃。根據(jù)學習的規(guī)律,越難的知識越應該先完成,這樣可以減輕學習的疲憊,保持在難點內容學習時有更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