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老師眼里高分卷是什么樣的?從聯(lián)考考題到高分卷教你聯(lián)考速寫的高分訣竅!

速寫百科全書
2021-2-28 10:28:59 文/龐飛 圖/郝宇航
對于想在聯(lián)考中取得高分的同學們來說,
現(xiàn)在是時候要知道高分需要具備哪些特點,
還必須要知道老師是怎么評卷的。
首先來看看往年廣東一品模擬聯(lián)考速寫的低分卷子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失分點
再來看看往年這個考題的高分卷子
從這個對比就能直觀感受到速寫的人體結構和比例動態(tài)真的真的很重要!
如果比例動態(tài)沒畫好,之后再怎么努力認真刻畫細節(jié),
分數(shù)都高不上去的
所以一定要多練動態(tài)速寫!
第一個必須穩(wěn)住的得分點就是形!
速寫不抓型的同學可以學習一下以下這三個方法~
1
剪影觀察抓外形
任何三維事物都有其平面形狀的特征,人體也不例外。觀察人物平面的形狀時,拋棄細節(jié),將其看做簡單的剪影。此時,人物的比例、動態(tài)、透視可暫時忽略,將畫面變得簡單化。
外形框架
以長直線概括人物邊緣線,將復雜的形體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從而得到整體的縱橫比例和傾斜角度。觀察時不易受細節(jié)干擾,易于把握總體形態(tài)。
人物剪影
忽略細節(jié),將人物概括為剪影,注意輪廓線上的曲直變化。
剪影細分
以頭部、軀干、上肢、下肢為參照,劃分出各個部分的剪影形。
局部聯(lián)想
將細分后的剪影聯(lián)想為熟悉的事物,幫助我們把握特征。
2
火柴人聯(lián)想抓內形
火柴人抓形是以關節(jié)為參考點,將對應的關節(jié)相連。找到人物的主干線和次干線。
一豎二橫
找到肩部、髖部的重要關節(jié),將肩部、髖部連線,并找到脊柱。
確定關節(jié)
找到肩部、肘部、髖部、膝部、踝部關節(jié),將其定點連線。
確定輪廓
找到大致的邊線輪廓,使人物形體平面化。
觀察透視
仔細觀察骨點的透視變化,細化輪廓,完成抓形。
3
體積概括抓形體
我們通常將人物的重要局部(頭、胸腔、盆腔)歸納為幾何體。
這樣能快速確定人物三大體塊的傾斜方向,區(qū)分正側面,找準重心。
觀察比例
觀察照片,根據(jù)比例確定頭、軀干、下肢的位置。
確定三體塊
用方塊概括出頭、胸腔、盆腔三大體塊。
受力面
找到人物受力面
觀察四肢
觀察四肢動態(tài),完成抓形。
當然在實際考試中考題可不會如此簡單,
畫速寫人體時的一大難點就是復雜的衣褶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部分衣褶是由結構起伏和形體之間動作的變化形成的。衣褶再豐富復雜,始終是穿在人身上的,如果只去畫衣褶而忽略內在形體,那是很失分的一件事,甚至會不及格哦!所以對衣褶的理解和處理真的得尤為重要!
人體上肢的結構分析
在刻畫肩部及肘部時,要注意衣紋的走向與穿插關系,要能充分體現(xiàn)內部的體積與結構,還要能體現(xiàn)疏密對比關系和衣服的不同質感。
肩肘部位的表現(xiàn)要注意整個上肢的基本結構,特別是肩部的體積,三角肌、肘部結構的體積,尤其是穿著緊身衣時,上述結構的特征更為明顯。在腋窩部位和肩部形體轉折處,衣紋也相對比較集中。
一看就會的速寫衣紋畫法
人體下肢的結構分析
從正面看,腿的輪廓像字母“B”,內側為平直的一側,外側為起伏較大的一側。膝蓋是大腿與小腿的“分界線”,大腿向內傾斜,在內側接近膝蓋的位置有一個明顯的凸起,膝蓋往外頂,小腿又向后折了進去。
從側面看,腿部最為顯著的特征為大腿向前頂出的弧線造型,與小腿排腸肌向后頂出的弧線造型。加上臀部臀大肌向后的隆起造型,整條腿與字母“S”非常相像。
下肢的衣紋刻畫
通過腿部側面的結構,我們能清楚地分析出內部衣紋與輪廓線的關系。輪廓線肯定,連貫的位置在大腿的前側、小腿的后側以及臀部位置。衣紋易出現(xiàn)的位置在膝蓋后側和前面的膝蓋下側。
還有一個速寫的訣竅是以前提到過的,
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衣褶可以有效的豐富畫面!建議記住幾個常用的衣褶畫法哦!有些省是因為默畫或者只給剪影考題難度較高,所以建議熟練各類衣褶。
還有就是照片寫生人物穿著黑衣,或者高糊照片,都會有些看不清衣褶。
(來感受一下聯(lián)考的速寫考題)
在短短30分鐘內刻畫一幅場景速寫并不簡單,
所以熟練各種衣褶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熟悉了,考試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擠壓式扇形褶
擠壓式衣紋是從一點向周邊,呈放射狀散開的,就如同扇子一樣。
擠壓式衣紋是衣紋線中的短線,主要表現(xiàn)人體彎曲處的衣紋,一般出現(xiàn)在人體關節(jié)與腰的位置。
衣紋有自身的形狀,有粗細、大小、長短、點、線、面之分,所以表達衣紋時可借鑒一定的書法筆法,注重筆法的變化。
衣紋組織如同樹枝的結構,由大到小、由粗到細,衣紋表達也是從結構出發(fā),由主到次、由重到輕、由粗到細。
牽引式“麻花褶”和“直線褶”
當人體動態(tài)發(fā)生扭轉時衣紋就像麻花一樣,衣紋線呈弧線,稱為“弧線牽引”。
當人體動態(tài)發(fā)生拉扯時就像拔河的繩子一樣,衣紋線呈直線,稱為“直線牽引”。
牽引式衣紋在衣紋線中多為長線,一般出現(xiàn)在人體體塊與體塊之間、關節(jié)與關節(jié)之間。牽引式衣紋主要交代人體動態(tài)拉扯或旋轉關系,同時也能暗示局部體積關系。
螺旋式衣紋
螺旋式衣紋主要出現(xiàn)在人體中呈圓柱體的部位上,用來表達人體的體積。是衣紋中最密集的衣紋,一般呈弧線狀。
由于圓柱體會在視角上產生變化,所以在畫螺旋式衣紋時一定要注意弧線的弧度大小及透視變化。
舉一反三,注意結構與筆法。
兩個方向的擠壓左右相加等于螺旋式衣紋。
兜布式“漏斗褶”
兜布式衣紋一般出現(xiàn)在人體的凹凸位置上,用來表達人體體積凹凸變化。有時兜布衣紋很強烈,衣紋的體感也會很強烈;有時兜布式衣紋很微弱,用來交代很微妙的面的波動。
垂落式“晴天娃娃褶”
垂落式衣紋一般是由上向下的衣紋。當衣服比較寬松且質感比較松軟時,在肩膀、盆骨、背部出現(xiàn)的較多,一般用來交代體塊上下、左右或前后體面關系。
衣紋的作用主要是交代形體結構,所以練習時一定要與形體結構相結合。要多多體會衣紋的規(guī)律,掌握衣紋出現(xiàn)的類型、作用、位置、組織方式,才能掌握衣紋的表達方法。
最后告訴你們一個畫衣褶的小訣竅:“無中生有,視而不見”。
何為無中生有,就是在關節(jié)轉折處的衣褶是一定要畫的,視而不見就是說衣服貼身的地方,衣褶可以不畫或者少畫,好的衣紋處理一定是該畫的地方畫得很充分,放的很開,不該畫的地方一定要控制住。比如手臂的部分,肘關節(jié)的地方有轉折,那么這個部分的衣紋一般是比較多的,而手臂的地方衣紋就要適當減少,有舍才有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