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之“中國文學”學科獲獎名單

現代文學
2020-11-02 20:59:09 文/沈雅雯 圖/孫婉琳
根據《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辦法》和《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實施辦法》規(guī)定,經對資格審核通過成果組織專家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獎勵委員會審議通過,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共評選產生擬獎勵成果1537項,其中著作論文獎1236項,含一等獎152項,二等獎778項,三等獎306項;咨詢服務報告獎79項,含一等獎10項,二等獎49項,三等獎20項;普及讀物獎20項,青年成果獎202項。著作論文獎和咨詢服務報告獎特等獎空缺。下為“中國文學”學科獲獎名單。
申報成果名稱 | 成果類型 | 學科類別 | 申報人(按姓名音序) | 等級 |
中國美育思想通史(全9卷)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曾繁仁 | 一等獎 |
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大康 | 一等獎 |
中國新詩史(1916-1949)(三卷本)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陸耀東 | 一等獎 |
文學社會學:明清詩文研究的問題與視角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羅時進 | 一等獎 |
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彭玉平 | 一等獎 |
魯迅與俄國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孫郁 | 一等獎 |
現代中國佛教文學史稿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譚桂林 | 一等獎 |
王安石全集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王水照 | 一等獎 |
中國辭賦理論通史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許結 | 一等獎 |
李太白全集校注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郁賢皓 | 一等獎 |
論經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詹福瑞 | 一等獎 |
南橘北枳:曹順慶教授講比較文學變異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曹順慶 | 二等獎 |
西方文論對中國經驗的闡釋及其相關問題 | 論文 | 中國文學 | 曾軍 | 二等獎 |
元代詩學通論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查洪德 | 二等獎 |
鄭振鐸年譜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 | 二等獎 |
中國歷代民歌史論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書錄 | 二等獎 |
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 論文 | 中國文學 | 陳思和 | 二等獎 |
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文新 | 二等獎 |
論明清小說寓意法命名的內涵與特點 | 論文 | 中國文學 | 程國賦 | 二等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史論(1949-2015) | 著作 | 中國文學 | 丁帆 | 二等獎 |
中國敘事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傅修延 | 二等獎 |
制禮作樂與西周文獻的生成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過常寶 | 二等獎 |
《四庫全書總目》的官學約束與學術缺失 | 著作 | 中國文學 | 何宗美 | 二等獎 |
五四作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經典的重構 | 論文 | 中國文學 | 賀仲明 | 二等獎 |
新出石刻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胡可先 | 二等獎 |
關于《金瓶梅》詞話本的幾個問題 | 論文 | 中國文學 | 黃霖 | 二等獎 |
中國當代文學傳媒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黃發(fā)有 | 二等獎 |
科舉試詩對清代詩學的影響 | 論文 | 中國文學 | 蔣寅 | 二等獎 |
文本周邊——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金宏宇 | 二等獎 |
唐五代傳奇集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李劍國 | 二等獎 |
作為方法的“民國”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李怡 | 二等獎 |
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1895-1949)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劉勇 | 二等獎 |
1872-1949文學期刊信息總匯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劉增人 | 二等獎 |
空間敘事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龍迪勇 | 二等獎 |
文學地理學原理(上下編)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梅新林 | 二等獎 |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法國卷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錢林森 | 二等獎 |
唐詩近體源流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錢志熙 | 二等獎 |
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喬以鋼 | 二等獎 |
元末明初大轉變時期東南文壇格局及文學走向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饒龍隼 | 二等獎 |
弱勢民族文學在現代中國:以東歐文學為中心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宋炳輝 | 二等獎 |
文學文本解讀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孫紹振 | 二等獎 |
當代中國的文化研究(約1990-2010)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陶東風 | 二等獎 |
探尋“詩心”:《野草》整體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汪衛(wèi)東 | 二等獎 |
《創(chuàng)造》季刊的正本清源 | 論文 | 中國文學 | 魏建 | 二等獎 |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料編年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吳俊 | 二等獎 |
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吳曉東 | 二等獎 |
劉禹錫詩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肖瑞峰 | 二等獎 |
全明散曲(增補版)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謝伯陽 | 二等獎 |
杜甫集校注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謝思煒 | 二等獎 |
清代家集敘錄(三卷)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徐雁平 | 二等獎 |
上博簡《孔子詩論》“頌”論及其詩學史意義 | 論文 | 中國文學 | 徐正英 | 二等獎 |
元曲起源考古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楊棟 | 二等獎 |
陸機集校箋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楊明 | 二等獎 |
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姚文放 | 二等獎 |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葉舒憲 | 二等獎 |
東亞漢文學研究的方法與實踐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張伯偉 | 二等獎 |
莫友芝全集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張劍 | 二等獎 |
中國古代文才思想論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趙樹功 | 二等獎 |
傳奇不奇:沈從文構建的湘西世界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趙學勇 | 二等獎 |
法蘭克福學派內外:知識分子與大眾文化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趙勇 | 二等獎 |
當代中國的視覺文化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周憲 | 二等獎 |
法眼與詩心:宋代佛禪語境下的詩學話語建構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周裕鍇 | 二等獎 |
權力的文化邏輯——布迪厄的社會學詩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朱國華 | 二等獎 |
后現代主義文學理論思潮論稿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朱立元 | 二等獎 |
徽商與明清文學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朱萬曙 | 二等獎 |
中國審美意識通史(八卷本)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朱志榮 | 二等獎 |
蒙漢目連救母故事比較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崗龍 | 三等獎 |
中國文學史之成立 | 著作 | 中國文學 | 陳廣宏 | 三等獎 |
鄉(xiāng)土中國、現代主義與世界性——對八十年代以來鄉(xiāng)土敘事轉向的反思 | 論文 | 中國文學 | 陳曉明 | 三等獎 |
文學史二十講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程光煒 | 三等獎 |
心性美學:中國現代美學與儒家心性之學關系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杜衛(wèi) | 三等獎 |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杜曉勤 | 三等獎 |
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方長安 | 三等獎 |
論“詩騷傳統(tǒng)” | 論文 | 中國文學 | 韓高年 | 三等獎 |
六朝詩歌用典論——兼論“詩言志”與集體無意識 | 論文 | 中國文學 | 胡大雷 | 三等獎 |
近代報刊與詩界革命的淵源流變 | 著作 | 中國文學 | 胡全章 | 三等獎 |
父權缺失與五四文學的發(fā)生 | 論文 | 中國文學 | 李宗剛 | 三等獎 |
中國古代文學觀念發(fā)生史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王齊洲 | 三等獎 |
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王泉根 | 三等獎 |
中日文學經典的傳播與翻譯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王曉平 | 三等獎 |
《毛詩》與中國文化精神 | 著作 | 中國文學 | 王長華 | 三等獎 |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問題研究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吳秀明 | 三等獎 |
“戀愛”之發(fā)生與現代文學觀念變遷 | 論文 | 中國文學 | 楊聯芬 | 三等獎 |
“人的文學”:“五四”現代人道主義與新文學的發(fā)生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張先飛 | 三等獎 |
時代境遇中的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 | 論文 | 中國文學 | 張永清 | 三等獎 |
抗戰(zhàn)文學與正面戰(zhàn)場 | 著作 | 中國文學 | 張中良 | 三等獎 |
注:封面配圖為第七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證書封面。
中國魯迅研究會第十屆理事會名單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13屆理事會理事名單(2018)
2018—2022年教指委之“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