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珍貴手稿

名家作品集
2021-3-11 10:55:44 文/謝燁華 圖/池雨婷

Pietro Magni《達·芬奇雕塑》,1872年
列昂納多·達·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藝復(fù)興三杰之一
文藝復(fù)興時期完美代表
世界藝術(shù)巨匠/科學巨匠

《蒙娜麗莎》板上油彩 縱77×橫53cm 巴黎盧浮宮藏
以作品《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聞名于世。他用獨特的繪畫技法與科學性的邏輯方式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極具個人特點、理性與感性交織的不朽之作。


達·芬奇《持康乃馨的圣母》
達·芬奇于1452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小鎮(zhèn)上,按照家族規(guī)定,達·芬奇必須要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法律公證員。身世給予他追隨夢想的自由,而世人也隨之收獲了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

達·芬奇《基督受洗》,木板油畫,176.9×151.2cm,1472-1475年
達·芬奇并未接受過傳統(tǒng)教育。他研發(fā)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體驗、觀察與實驗。通過自學,達·芬奇將自己從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用好奇心與真誠小心翼翼地接觸這大千世界。他說:“他們會說,因為我沒有書本學習的經(jīng)歷,所以無法正確表達我想描述的內(nèi)容。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需要的是經(jīng)驗而不是別人的話!

達·芬奇《圣母子與圣安娜》,木版油畫,168×112cm,約1503年

達·芬奇《抱貂女郎》1489-1490年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濕壁畫,469×880cm,1495-1498年

達·芬奇《三博士來拜》,木版油畫,243×236cm,1481年
達·芬奇寧可犧牲睡覺時間
去做更多的科學研究,
但在繪畫方面卻是
真真切切的重度拖延癥患者,
他甚至一度因拖稿而聞名意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