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國畫之百禽圖

國畫欣賞
2020-11-19 20:26:14 文/蘇智源 圖/賀詩琪
錢行。1935--2010),江蘇無錫人,曾從名士袁容舫先生攻習(xí)山水、花卉、文學(xué)及詩詞。1954年從著名畫家江寒汀先生專攻花鳥畫。1963年又致力于中國繪畫理論的研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代海派花鳥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作品凝重典麗,生機(jī)勃發(fā),大氣磅礴,寫意之筆酣暢淋漓,山水與花鳥的融合富有新意。
《錢行健百禽圖畫集》選擇了各種常見和比較入畫的禽鳥一百種,其中有鳴禽、攀禽、猛禽、走禽、游禽、涉禽等多種。以鳴禽為主,同時配補(bǔ)各種相應(yīng)的花草、樹木、景色來完成整圖。為便于讀者加深了解鳥類的自然習(xí)性,每圖對有關(guān)鳥類的類屬、特征、習(xí)性等均附有說明。將花鳥畫的一些表現(xiàn)方法和禽鳥的生活動態(tài)作了一些介紹,對廣大花鳥畫愛好者有所參考和借鑒。
鳴禽類
寒雀鶇科,棲于落葉林或竹林中,主食昆蟲。
麻雀雀科,這是最常見的鳥,分布極廣,食性雜。
赤面鹟鹟科,常棲于密林、灌叢、竹叢,主食昆蟲。
朱頂雀雀科,食雜草、種子和昆蟲。
山麻雀文鳥科,是常見籠鳥,食谷、種子及昆蟲。
相思鳥鶯科,棲于樹叢、竹叢及蘆葦中,此鳥宜雌雄同養(yǎng),否則易病,故名相思鳥,食昆蟲和植物種子。
太平鳥太平鳥科,分布較廣,群居于松林或闊葉林中,爭食易斗,食性雜。
白壽帶鳥鹟科,巢于大樹上,善用葦莖、竹葉、樹皮等密絹成巢,外敷苔蘚、地衣、蛛網(wǎng)等,相當(dāng)精巧,主食昆蟲、種子等。
冕雀雀科,棲于竹林或樹林中,巢于樹洞,能空中飛翔覓食,主食昆蟲。
紅山椒鳥山椒鳥科,生活于丘陵、平原,集群于樹冠上,鳴聲低微而帶顫音,食甲蟲、蟬,能于空中捕捉飛蟲。
白臉山雀雀科,常見的留鳥,巢于樹洞,呈杯狀。以食昆蟲、果實(shí)為主。
錦花梅花雀雀科,俗稱珍珠鳥,體嬌小,鳴聲細(xì)悠,是常見籠鳥。
黃腹山雀雀科,常棲于綠林中,食昆蟲、谷物,巢于樹洞,是為留鳥。
灰臘嘴鳥文鳥科,嘴粗,呈粗圓錐形,嘴緣平滑,常棲于灌木叢、竹叢中,食種子、谷類等有殼食物。
黃鹡鸰鹟科,常見于茂密針、闊葉林中,巢于樹洞,主食昆蟲。
黑喉鴝鶇科,體態(tài)豐滿,鳴聲尖利粗魯,常棲于灌木叢中,主食昆蟲。
戴菊鳥雀科,常棲于針葉樹帶,頭頂有黃羽,故名戴菊,食昆蟲等。
黃眉林鶯鶯科,棲于針葉林中,以細(xì)雜草筑巢,呈杯形,主食小昆蟲。
赤胸斑雀鹀科,棲于灌木叢中,食昆蟲、種子、果實(shí)。
赤頰鵯鶇科,巢于落葉林或灌木叢中,主食昆蟲。
八哥椋鳥科,為常見的飼養(yǎng)籠鳥,棲于山麓田野,食性雜。
灰文鳥文鳥科,以草籽、谷物為主要食物,適合人工飼養(yǎng),為普通籠鳥。
黃鸝黃鸝科,棲于樹木中,性膽怯,鳴聲響亮,食谷物和昆蟲。
灰喜鵲鴉科,頭部黑羽能抖開成冠狀,活動靈巧,食果實(shí)、種子及昆蟲。
松鴉鴉科,性謹(jǐn)慎,以哀鳴聲聞名,以種子、果實(shí)、昆蟲為食物。
金雀文鳥科,棲于灌木叢,食以谷類植物為主。
金翅鳥鶯科,棲于樹叢、蘆葦叢中,主食昆蟲。
黃胸鹀文鳥科,結(jié)群于平原灌木叢、竹叢中,食以谷類為主。
五道眉鹀科,棲于林地或灌木叢中,鳴聲如笛,食種子、昆蟲。
小椋鳥椋鳥科,棲于落葉林中,巢于樹洞,食果實(shí)、種子和昆蟲。
野鹀文鳥科,棲濕地落葉林中,食昆蟲。
黃頰山雀雀科,棲于山地林中,食性雜。
地鶇鶇科,棲于落葉林、草叢中,食種子、昆蟲。本圖是用寫意的方法來畫的,可不必拘泥鳥羽的真實(shí)性。
野鹟鹟科,常棲于密林,性懦怯,主食昆蟲。
白椋鳥八哥科,俗名白八哥,在樹上覓食昆蟲、果實(shí)。
銀喉長尾山雀山雀科,性喜活潑,行動敏捷,體形嬌小可愛,食昆蟲、種子。
麻臘鳥雀科,棲林中,食種子。
白冠鹛畫眉科,體形較大,不善飛翔,性機(jī)靈,食昆蟲、谷類。
燕燕科,最普通的候鳥,飛行捷速,能低空捕食昆蟲,巢于建筑物屋檐下,呈碗狀。
鷯哥八哥科,又名九宮烏,棲于樹木,體羽光亮,能模仿人語,是普通的玩賞鳥,食谷物、昆蟲。
白頭翁鵯科,是常見的籠鳥,棲于密林,食性雜。
白眉鹟鹟科,活動于山地密林、竹叢,主食昆蟲。
小雀山雀科,出沒于林地、灌木叢,主食昆蟲、種子等。
山鹡鸰鹡鸰科,分布較廣,棲于平原、湖邊,善奔走,主食昆蟲。
水鷚鹡鸰科,棲于平原、沼澤地,食種子和昆蟲,巢于地面凹陷中,呈杯狀。
黃鹡鸰鹡鸰科,棲于湖泊、河邊的沼澤和草地,主食昆蟲。
粟鹀鹀科,活動于灌木叢、竹叢中,食昆蟲、種子。
鴝鹟鹟科,主食昆蟲。
大葦鶯鶯科,棲于河邊蘆葦叢中,體形秀美,食昆蟲。
白喉帶鹀鹀科,巢于林中或灌木叢中,鳴聲如備,巢成杯狀,內(nèi)襯細(xì)草根,覓食種子和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