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
2021-12-14 19:39:00 文/施天瑞 圖/唐詩涵
大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1個節(jié)氣,冬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大雪節(jié)氣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標志著仲冬時節(jié)正式開始。大雪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jié)氣,它是古代農(nóng)耕文化對于節(jié)令的反映。大雪的到來意味著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
大雪習俗
GREATER SNOW
藏冰:為夏日消暑作準備
古時,為了能夠在炎炎夏日享用到冰塊,一到大雪節(jié),官家和民間就開始儲藏冰塊。這種藏冰的習俗歷史悠久,我國冰庫的歷史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古代藏冰已有多種用途,如祭祀薦廟、保存尸體、食品防腐、避暑冷飲等,其中用冰量最大的還是夏日的冷飲和冰食。
GREATER SNOW
灌香腸:未曾過年,先肥屋檐
灌香腸也是大雪節(jié)氣中的常見民俗,灌香腸最好挑前腿肉,切成塊狀,根據(jù)口味加上鹽、糖、姜末、蔥末及少許五香粉,準備好這些原材料后送到菜場請人加工即可。很多人家在灌好香腸之后都會掛在竹竿上晾曬,也可以用縫衣服的針戳很多小孔,以縮短風干的時間。
GREATER SNOW
打雪仗、賞雪景
大雪期間,如恰遇天降大雪,人們都熱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賞雪景。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nèi)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里堆雪山雪人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后苑進大小雪獅兒,并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GREATER SNOW
吃飴糖:鐋鑼一敲,甘甜如飴
我國北方很多地區(qū),在大雪的時候均有吃飴糖的習俗。每到這個時候,街頭就會出現(xiàn)很多敲鐋鑼賣飴糖的小攤販。鐋鑼一敲,便吸引許多小孩、婦女、老人出來購買。
大雪養(yǎng)生
1.避風寒
大雪時節(jié),天寒地凍,需注意保暖!蹲裆斯{》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fā)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yǎng)以順陽生!倍祛A防寒冷侵襲是非常必要的,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加身,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寒從腳下生,所以需經(jīng)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勤換襪子,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泡腳,同時按摩和刺激足部穴位(如涌泉、太溪等)以溫經(jīng)散寒、通利關節(jié)、暢通血脈。
2.調(diào)起居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故起居調(diào)養(yǎng)宜早睡晚起,收斂神氣,待日出后再起床,盡量不要熬夜。能躲避嚴寒,涵養(yǎng)人體陰氣,保護人體陽氣。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以待初陽至。
3.暢情志
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所以應注意調(diào)暢情志。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如慢跑、跳舞、散步等,也可選擇太極、五禽戲、八段錦,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yǎng)精神的良藥,但運動忌大汗淋漓,微微汗出即可。此外,適當運動也能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提高抗寒能力,增強機體抵抗力。
4.調(diào)飲食
大雪最宜進補,但也最要謹慎,補藥不可太過,應視情況而補,切不可濫補。用性味溫潤的食物為好,以助陽氣生發(fā)。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平素是陰虛、濕熱、痰濕體質(zhì),進補不當可能會生“內(nèi)火”,如皮膚干燥、口腔潰瘍、便秘等。飲食上不宜多食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動物內(nèi)臟、動物油等,多食會損傷脾胃,易助濕生痰。忌各種黏硬、生冷瓜果、冰凍飲料等。此外,冬季干燥,應保證足夠的飲水量。
往期推薦
小雪||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立冬‖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來源 | 學生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