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湯小籠包的做法灌湯小籠包最早起源哪里

百科問答
2025-4-24 08:02:49 文/田澤洋
灌湯小籠包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tǒng)美食,其最早的起源地通常被認為是江蘇省的南部,尤其是常州市和無錫市。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它起源于上海市。灌湯小籠包的特點是皮薄、湯多、餡鮮美,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地咬一個小口,先吸湯再品嘗整個包子。
灌湯小籠包的做法
材料
- 豬肉餡 300克
- 豬皮凍 150克(將豬皮熬制成膠狀冷卻后得到)
- 生姜 10克
- 蔥 15克
- 鹽 5克
- 生抽 15毫升
- 白胡椒粉 少許
- 香油 10毫升
- 溫水 150毫升
- 中筋面粉 300克
步驟
- 準備面團:將溫水慢慢倒入面粉中,一邊倒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面粉形成絮狀,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醒發(fā)30分鐘。
- 調制餡料:將生姜、蔥切碎,與豬肉餡混合,加入鹽、生抽、白胡椒粉、香油,攪拌均勻。豬皮凍切成小丁,加入肉餡中,再次攪拌均勻。
- 包制:將醒好的面團分成小劑子,搟成圓形薄皮,包入適量餡料,捏緊邊緣,形成小籠包的形狀。
- 蒸制:在蒸籠底部鋪上一層濕布或蒸紙,將包好的小籠包放入,保持一定的間距,大火蒸10-15分鐘。
- 完成:蒸好后,稍等2分鐘再開蓋,即可享用。
小貼士
- 皮凍:豬皮凍的制作是關鍵,它能確保小籠包有豐富的湯汁?梢栽谇耙惶鞙蕚浜,冷藏一夜。
- 醒發(fā):面團醒發(fā)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面皮的韌性。
- 蒸制:蒸制時火候要適中,過旺會導致皮破湯溢,過小則皮不透明。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享受美味的灌湯小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