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中華崛起迎盛業(yè),民航騰飛與日新

中國民航大學招生辦
2021-12-23 16:54:29 文/毛曉莉 圖/盧曉東
1949年新中國成立,新生的共和國百業(yè)待興,中國民航也跟隨國家的腳步,騰飛于神舟大地之上。中國民航大學的第一個十年也拉開了篇章。
1
01
學校初創(chuàng)背景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軍委航空局的成立使新中國民航事業(yè)從此揭開新的篇章。
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壯舉。參加“兩航”起義的不少專業(yè)人員成為中國民航大學前身——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的教師,并在此奮斗終身,為中國民航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專業(yè)技術人才。
“八一”開航被看作是新中國民航“第一飛”。航線運行不僅對民航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量”的需要,也提出了“質”的要求。建立民航類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院校成為新中國民航事業(yè)發(fā)展的當務之急,這也為中國民航大學前身——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的開辦創(chuàng)造了歷史契機。
02
奠定建校基石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1951年9月25日,我校前身——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在天津成立。由毛澤東主席任命首任校長、周恩來總理選定校址,首任校長方槐是我黨我軍著名的“航空火種”、開國少將。一大批老紅軍、老八路、解放軍奠定了學校的根本基石。
03
建校之初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校園一角
建校之初,學校的學員分為機械隊與飛行隊兩個大隊。至1952年12月底,軍委民航局第二航校全體人員共257人,其中飛行學員40人、機械學員147人、教工70人。學校發(fā)揚解放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嚴抓思想作風建設,堅持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學以致用的辦學方針,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育人理念。
1953年2月28日,軍委民航局第二航校并改組為民航局政治學習隊。1954年底,民航局政治學習隊改稱民航局政治學習大隊,主要任務是對在職的飛行、機務、通信人員進行轉機型和提高技術的訓練,并對新調入或招入民航的職工進行業(yè)務技術培訓。
04
新生入校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1965年3月,學校為民航培養(yǎng)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畢業(yè)
1958年12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高級航空學校以天津航空訓練大隊為基礎擴建而成,用于對飛行和地面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
1960年2月,國務院批準在北京籌建民航學院,1960年8月,在沒有校舍的情況下,北京民航學院招收了第一期新生200名,暫在天津的民航高級航校上課。1961年11月,籌備中的北京民航學院并入到中國民航總局高級航空學校。
飛天,人類的夢想。對于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來說,這一夢想不僅因為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顯得浪漫多彩,更因為歷代民族精英,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和犧牲奉獻顯得愈發(fā)真切,可望而可即。歷史的天空,書寫著中國民航人的雄心壯志與理想追求。
文字來源 | 張佳薇
中國民航大學校史館
圖片來源 | 中國民航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構圖排版 | 張佳薇
審核 | 楊珂
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