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譽而歸 | 山西大學“芪”福三晉項目團隊背后的故事

山西大學
2021-11-29 15:47:44 文/陸曉莉 圖/蘇婧琦
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全國總決賽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南昌大學舉行。經過激烈角逐,由我;瘜W化工學院中醫(yī)藥現(xiàn)代研究中心李震宇教授指導,王玲、李小英、崔婷、郭雅璇、王玉昆等研究生同學參加的項目“芪福三晉—恒山黃芪資源深度開發(fā),助力三晉大地鄉(xiāng)村振興”斬獲全國總決賽銀獎。我們采訪到團隊成員:王玲、崔婷、李小英、王玉昆,來探尋團隊背后的故事。
扎根黃土十五載,深研黃芪新活力
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中醫(yī)藥現(xiàn)代研究中心對恒山黃芪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秦雪梅老師帶領學生去渾源采樣,調研恒山黃芪種植情況。調研過程中,秦雪梅老師團隊發(fā)現(xiàn)了黃芪種植戶存在勞動多、收益少的難題,為此一段“芪”妙之旅就此展開,并最終有了“芪福三晉—恒山黃芪資源深度開發(fā),助力三晉大地鄉(xiāng)村振興”項目的誕生,項目從準備到比賽也經歷了近半年的時間。
扎根實驗不辭辛苦,“芪”心協(xié)力鑄就銀獎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如何平衡科研任務與推進項目研究、如何在繁重的任務中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他們不小的挑戰(zhàn)。“師姐們的實驗任務比較重。每位隊員都為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隊員王玉昆說道。有人壓片到凌晨一點,有人把午休時間獻給了實驗室……擠出時間做項目,壓縮業(yè)余生活做研究是他們的常態(tài)。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因為熱愛,所以向上。
首次參加比賽,加之還有科研任務在身,面對比賽,大家都或多或少焦慮。隊長王玲表示之前參加這樣的比賽經驗較少,不免會有點慌張?v然如此,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在收獲喜悅與落差之間前進,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向前。
賽途坎坷曲折,同心方能走遠。從4月著手準備比賽,到10月參加決賽,整個團隊,從無到有,從滿天星到一團火,從微小個體到非凡集體。隊員們對自己的酸甜苦辣閉口不談,對隊友的辛勤付出卻如數(shù)家珍。他們,不僅是懷著同一個目標的同行者,更是揣著彼此尊重、相互扶持之心的知音與戰(zhàn)友。
隊員博士生崔婷學姐與黃芪的緣分始于四年前——崔婷剛剛來到山西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隊員們一致認為師姐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因為崔婷研究這個項目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從細胞實驗到動物實驗,從藥效到藥理,她對黃芪懷有特殊的情懷。雖然這一次她沒有直接參與項目的展示,卻始終陪伴著整個團隊,并為整個項目的推進提供了很多幫助與支持。
隊員李小英主要負責黃芪相關系列產品的研發(fā)制作,和企業(yè)對接。后期李小英還肩負著修改策劃的任務,而策劃方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項目的走向。
研究、開發(fā)、策劃等萬事俱備,如何淋漓盡致地將產品展示出來是隊員王玉昆的工作。隊友們毫不吝嗇地夸贊:“他特別優(yōu)秀的地方就在于,能夠清晰地把我們研究的東西完整地展示給大家”“到后期玉昆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評委就坐在你面前,你需要非常自信冷靜,聲情并茂,以一種熟練的姿態(tài)將項目呈現(xiàn)在評委面前!
以人之長補己短,以人之厚補己薄。“團隊特別重要,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長處,我們把每個人的長處放在一起,好的項目才能做成!薄氨荣惡涂蒲卸贾v求效率,安排工作須得涇渭分明且能將個人優(yōu)勢最大化”。正是日復一日早出晚歸扎根實驗室,加之整支團隊的“芪”心協(xié)力,才澆灌出成功的花朵,奪得銀獎,站上了全國性的舞臺。
此次采訪的四位核心隊員,其實只是整個黃芪研究團隊的冰山一角。在這個項目背后,還有很多我;瘜W化工學院中醫(yī)藥現(xiàn)代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者們正在為且一直為黃芪挑燈夜戰(zhàn)。隊長王玲表示,“這些研究工作,其實是很多屆學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薄拔覀円仓皇潜M自己的綿綿薄力又正好趕上了這個節(jié)點!睆囊活w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是眾多科研工作者以年為單位扎根科研的成果。
隊長王玲回想團隊過往的經歷,說到:“這么久以來,大家的心態(tài)都很平和。如果產生分歧,我們就會看誰的方案更好一些,更適合這個比賽的賽點,更能展示優(yōu)勢,綜合考量后,我們會采取最合適的方案。”“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表椖棵败胃H龝x”就是他們團隊集體智慧的具體體現(xiàn)。當初在取名的時候,團隊每人都想了一個名字,最后匯總得到“芪福三晉”這個名字。隊員王玉昆贊同地表示,都是團隊在合作,否則一個人做不成事情。
扎根三晉本土,為表里山河“芪”福
帶著讓研究被更多人看到,將山西優(yōu)勢道地藥材發(fā)揚光大的初心,研究團隊踏上了比賽之路。去年連翹項目推出對山西的藥茶起到了推廣作用。“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作為關注度較高的全國性比賽,無疑是宣傳山西恒山黃芪,打造山西品牌的好時機。負責研發(fā)的隊員李小英說到:“很多人以為黃芪只能做成黃芪片,殊不知還可以有黃芪皂、黃芪泡騰片、黃芪飲料甚至黃芪乳液等產品。在比賽中我們向大家展示了黃芪的許多新的‘模樣’,希望能讓大家更加了解山西恒山黃芪。”從研究科學的種植規(guī)范,到產品落地、出售,他們?yōu)楹闵近S芪的發(fā)展探尋了更多可能。
“研道地中藥,做地道學人”,這是掛在研究所門口的一句話,也是刻在每一位中醫(yī)藥研究人員心中的一句話。在比賽中,開闊眼界,增長閱歷,也更能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保持謙遜和不斷學習才是硬道理。同時,也要懷揣熱愛,始終葆有對做道地藥材的情懷,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實踐成果,用學術理論積極反哺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山西道地藥材打造更多更好的品牌,為促進山西轉型發(fā)展添磚加瓦,他們一直在路上。
“把根扎在土里”,這是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常提起的一句話。潛心科研,懷揣情懷與熱愛,回報滋養(yǎng)他們的表里山河。在這個略顯浮躁與功利的時代,簡單干凈的情懷與腳踏實地的努力顯得格外珍貴。
作為山大學子,“除了想借這個比賽平臺把山西黃芪的名號打出去,同時也想把學校的名號打出去”,四位成員一語道出了眾多山大科研工作者的心聲——扎根山大,為三晉“芪”福,秉承校訓,以開放包容的風度和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致力學術,回報故土。
扎根百廿山大,教學科研“芪”頭并進
師恩如甘霖。李震宇教授在項目策劃上提供了很多幫助、傾注了很多心血。科研是一個“坐冷板凳”的過程,任務繁重,有的時候陷入瓶頸,李老師不斷鼓勵支持隊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黃芪項目研究起自中醫(yī)藥現(xiàn)代研究中心的秦雪梅主任,她一直密切關注著黃芪項目研究,為黃芪項目聯(lián)系企業(yè)、和企業(yè)對接,為項目提供更大的平臺,甚至利用午休時間逐字逐句地指導團隊修改完善答辯報告。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立向學校積極推薦項目,在對外宣傳和經費方面盡可能地給予大力支持。教務處高帆老師牽頭,對所有隊員就如何完整、多方面地展示黃芪項目和團隊工作進行培訓。在南昌決賽期間,副校長馬杰慰問參賽隊員,給予團隊莫大的鼓舞!
十五載潛心研究黃芪,一朝斬獲全國銀獎。一段賽途已告一段落,但中醫(yī)藥現(xiàn)代研究中心的研究從未止步。比賽看似是一個結點,“芪”實是縱深研究的起點。他們心懷熱土求真至善,扎根三晉登崇俊良,中西會通研地道中藥,自強報國做道地學人的精神與情懷令人為之動容。
從老師到學生,從國家級獎項到學生競賽,每一項榮譽背后都有著不盡相同、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然而,他們用實際行動一次次證明:成功沒有捷徑,卻有“秘籍”,那就是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的熱愛、堅持、團結、拼搏的精神力量!皟(yōu)秀”并不需要太多的天賦異稟,只要自律與努力;但是,將自律與努力發(fā)揮到極致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借助榜樣的力量,見賢思齊。
最后,再次向“芪福三晉—恒山黃芪資源深度開發(fā),助力三晉大地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團隊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
文字編輯:何家美 梁子峰 鄧佳麗 陳瑩瑩
圖片來源:化學化工學院 梁子峰
網絡編輯:李雯祺
責任編輯:何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