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有資格睡幾個小時?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招生就業(yè)處
2021-10-20 10:08:55 文/施天瑞 圖/郭婧宸
考研的小伙伴,你們每天都睡幾小時?
只有睡好了才能保證學習效率,但我們關于睡眠的常識,很多是錯誤的,比如每天必須睡夠8小時,就是一刀切的說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關于睡眠的科學方法,親測有效,其中很多是出自《睡眠革命》這本書中,作者是一位運動睡眠教練,曾擔任英國睡眠協(xié)會會長。學姐會結合考研人的實際,告訴大家怎么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睡眠當中。
18小時是一刀切,90分鐘睡眠周期更科學
8小時其實是人均睡眠時間,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一味強調(diào)睡眠時長,只會帶來睡眠焦慮。
那我們怎么評估睡眠質(zhì)量呢?比較公認的科學的解釋是看睡了幾個睡眠周期。一個睡眠周期大約是90分鐘,在這個時間段里,我們會經(jīng)歷淺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動期幾個階段。
成人一般的每晚需要的睡眠周期是4到6個,其中以5個睡眠周期居多,也就是需要7.5個小時,但有些人可能6個小時就夠了,還有些人需要睡9個小時。
但這是理想的設定,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做到,事實上也不需要做到這么完美。但因為充分的修復和睡眠,都是按周期走的,建議把睡眠放到一周的時間里來評估,而不是某一天。
假設我們每天需要5個睡眠周期,每周加起來就是35個完整的睡眠周期,但實際當中一周有30~32個周期也比較理想了。一個“沒有睡好的糟糕晚上”沒什么要緊的,我們只要保證不要連續(xù)三個晚上缺乏睡眠周期,同時每周至少4天睡夠睡眠周期就可以了。
2生物鐘源于基因記憶
除非特殊的情況,不要日夜顛倒,更不建議熬夜成癮,不要和你的“生物鐘”對抗。
生物鐘又叫晝夜節(jié)律,晝夜節(jié)律是寫在我們的基因里的,它的存在已經(jīng)被科學研究所證明,基因所控制的蛋白分子控制著我們的活動。
可能有同學說:我是晚睡喵星人,就習慣晚上熬夜學習,白天補覺。這種就是對“生物鐘”的誤解,生物鐘是跟著地球晝夜更替走的,是寫在我們的基因里的,這個生理周期并不會隨著電燈發(fā)明、電子產(chǎn)品日新月異而改變,更不會為了配合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而改變。
所以,不論你怎么給自己找理由,你總對抗不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晝夜節(jié)律。
也有同學可能白天貪玩沒狀態(tài),晚上加班加點學習,一邊承受著熬夜對身體的摧殘,一邊心里帶著隱隱的罪惡感。這種也是不對的,該睡的時候睡,該醒的時候醒,按照生物鐘作息,并形成習慣,學習才更有效率。
3你需要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
相對于一定要強迫自己每晚睡8個小時,更推薦設置自己固定的起床時間和入睡時間,這樣保證你的作息不會被打亂。
如何按照睡眠周期設定入睡和起床時間呢?學姐做一個示范:
比如你的固定起床時間是7點,那往前推5個睡眠周期,入睡時間就是11:30,如果你需要半小時才能入睡,那么你需要11點整就上床睡覺。
按照這樣睡幾天之后,如果你總是在7點前就醒過來,那你就不需要5個睡眠周期。
如果你11點半就睡著了,但早上7點很難醒過來,即使被鬧鐘催醒也時常覺得困倦,那你就需要再給自己增加一個睡眠周期,每晚睡9個小時。
4如何科學補覺?
有同學可能問了,因為很難做到每天入睡時間都固定,如果睡得遲了,要不要早上多睡會兒補個覺?
科學的建議是:如果你平時是11點睡的,如果錯過這個入睡點,那就到12點半再入睡(留出睡前醞釀的時間),并且要堅持在早上固定的時間起床,只有這樣才不會干擾生物鐘。同樣如果有一天特別困,想提前入睡,也建議提前一個周期,沒困意就不要早早躺在床上等著。
如每天完成5個小周期的睡眠,一周至少要完成5天,如果有一天熬夜了,就在之后的天數(shù)中分批插入若干個小周期彌補,我們的身體會進行自然調(diào)節(jié)讓我們保持好的狀態(tài),而不是用突擊性的補覺打破我們的睡眠節(jié)律。
另外需要說的是,周末睡懶覺是大忌,睡一次懶覺,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這種方法的科學之處,不僅在于彈性制,不要為晚睡半小時焦慮,也避免了早上被鬧鐘吵醒破壞最后一個睡眠周期、然后一天都沒精神的煩惱。
5睡前這些程序不可忽視
要擁有高質(zhì)量的睡眠效果,不是到時間點把自己送到床上就可以了。下面這些問題很重要↓↓↓
照顧好身體的功能,以免消化系統(tǒng)干擾睡眠,睡前不進食和大量喝水,要排便排尿。
遠離電子產(chǎn)品,因為電子產(chǎn)品產(chǎn)生的藍光會妨礙退黑色的分泌,而褪黑素是用來給我們助眠的。
要人為地讓光線由亮變暗的,刺眼的光會讓我們越發(fā)清醒,盡量是昏黃的光線。
輕微運動可以達到助眠效果,注意只做舒緩的運動,如散步、瑜伽。
睡前進行收納,將東西歸位,將第二天需要的東西理好,讓一切歸于秩序,會讓我們內(nèi)心安寧。
如果睡前思緒雜亂,回顧過往,擔憂明天,那就把心里的憂慮和代辦的事情用紙筆或軟件記錄,在上床時放空大腦。
《睡眠革命》作者認為應該使用鼻子而非嘴呼吸,會讓睡眠更舒適。
6醒來后這樣做很重要
早上起來,沐浴清晨的陽光,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可以幫助把一天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最佳。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如果臥室的窗簾是100%遮光的,早上就很難自然醒,有時候即使睡得再多,起床后也會感覺頭悶悶的。這個和陰雨天早上容易睡過同理。
所以建議臥室的窗簾可以稍微有一點透光性,或者窗簾不要全部拉合,這樣清晨的陽光照射進來,你會慢慢感受從深睡眠到淺睡眠、再到完全醒來的過程,起床之后也感覺愜意和舒服。
起床后補充水分和吃早餐就不多贅述。需要注意的是:早上睜開眼睛后,不要立刻查看手機上的消息,或者密集攝取大量信息和新聞,應該循序漸進地把你的大腦慢慢運轉(zhuǎn)起來。因為剛醒來時,皮質(zhì)醇水平是最高的,這是我們面臨壓力后,身體分泌的一種激素,我們沒必要進一步讓它飆升,然后一整天保持這樣一個高水平,從而徹底打亂生理戒律。
7把日間小睡納入身體修復日程
對考研人來說,學習任務重,晚上睡眠可能很難支撐一天的高強度學習,所以也要利用好午休的時間,但午睡時間并不是越多越好。
從睡眠科學的角度,午后1-3點,我們會出現(xiàn)一個倦怠期,如果夜間缺失一個睡眠周期,午后是最佳的彌補時機。
但中午時間有限,如果時間不夠插入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30分鐘的小睡也能取得不錯的修復效果。
前面說過,一個 “睡眠周期”,大約90分鐘,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動期。在淺睡期醒過來,這個時候的大腦就像洗了一個熱水澡,不僅完全放松,還會比之前更清醒。要是從深睡期醒來,就會帶著重重的起床氣,伴隨著行動遲緩、意識模糊、頭暈發(fā)昏,整個人都變得不好起來,也不能立即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所以建議午睡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不過不同個體的睡眠周期可能不太一樣,盡量在進入熟睡期之前醒來,精神會更好!
有同學可能會問,如果午睡錯過了,有沒有彌補的機會?
答案是有的,另一個身心修復的大好機會是傍晚時分,5-7點,如果錯過午睡,這個時候的疲倦幾乎累積到一個峰值,小睡30分鐘,才可以利用好晚上的時間,但時間不建議超過30分鐘,可以趴在桌子上稍微睡會兒,睡太多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 END —
責編丨原點團隊秘書處
編輯丨安文慧
審核丨招生就業(yè)處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招生就業(yè)處
微信公眾號:sdsyjiuye
就業(yè)督查郵箱:sdsyjydc@163.com
就業(yè)督查電話:0351-7982688
點擊此處"閱讀全文”查看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