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書單 | 讓你脫胎換骨的暑期書單

吉利學院
2021-8-18 18:08:44 文/葉浩宇 圖/郭敏
同學們,期盼已久的暑假已經過半,你是否讀書了呢?
暑假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于業(yè)余時間的利用,希望同學們能夠趁暑假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
在放松游玩的同時,能夠安排時間靜靜讀幾本書,充實豐富自己大腦和靈魂。
今天這個書單,其實不止適合大學生讀,任何一個成年人都可以看。
因為小編覺得,我們能在書里讀到很多的道理,讀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01
做個終身生學習者,先學會閱讀
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出現在你的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么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這是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02
對自己多一點了解,學點心理學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這個時代,你可以不合群!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chuàng)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被弗洛伊德譽為“當之無愧的名著”。于1895年首次出版,一上市就引發(fā)了大眾心理研究熱潮,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全球發(fā)行,是經久不衰的經典暢銷書。本書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里,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精準而淋漓盡致,顛覆了人們對大眾群體的認識,提出了驚世駭俗的群體理論,預見了20世紀的心理學和政治發(fā)展,其思想深刻影響了各國首腦。
為什么專家團隊會做出專家個人都不滿意的決策?為什么粉絲圈會妖魔化?為什么群體不能用說理來打動?總之,這本書道出了我們不得不知真相,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群體狂熱的背后、探索這個時代。
#03
了解一點歷史,不人云亦云
萬歷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fā)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jié),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
黃仁宇的這本書,簡直是給我們開放了另一個世界,每一位閱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震驚,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復雜、豐富,原來歷史人物并不像我們的教科書上講的那樣單調、格式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歷史寫作的鐵幕。
#04
讀三毛,尋一個與自己最貼切的生活狀態(tài)
林徽因旖旎,蕭紅真切,張愛玲通透。而三毛,樸素又動人。是溫柔清媚當中有一種緩緩慢慢滲透而出的深刻。并且是痛的,痛而不悲。依然有暖,有希望?蛇@希望,她分寸不留地傳遞給世人,沒有給自己留下半點余地。
回顧的她的童年,少年,熱烈又倉惶的青春。甚至,那些孤涼、絕望又緩慢的老去。還有那些,她歷經過的人,歷經過的愛,歷經過的得與失,歷經過的悲喜、傷歡。
三毛的生命如一場旅行,路遇之愛、之喜、之男女都是注定要離散的風景。細麗的,壯闊的。蔥郁的,蒼茫的。在三毛的步跡行旅當中, 終都被映射在她的筆下,她的樸素文字里。
#05
積極態(tài)度和處世智慧,年輕人的自救指南
本書是蔡瀾先生寫給年輕人的一本散文合集。收錄的是蔡瀾先生關于懵懂的青春、繁雜的生活、年輕的奮斗等方面的內容。
每年一月份,蔡瀾先生都會開放微博評論與網友互動,他以四兩撥千斤的幽默回復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蔡瀾回復笑死了”的熱門話題高達6738.9萬次閱讀。
本書針對年輕人的煩惱和焦慮,比如就業(yè)、生活、購房、分手、自我懷疑等等難題,給出 “蔡式解決法”。
蔡瀾先生說:年輕時總要挨點苦的。能出人頭地的,都要在年輕時有苦行僧的經歷。所得到的,才能珍惜。對于人生,才更能享受。
體會別人的心境,修葺自己的心靈
繁華世界里
遇見一本好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采編:融媒體中心
轉載自:新華優(yōu)選
編輯:楊佳麗
投稿或提供新聞素材發(fā)至:bgu2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