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簡章丨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延安大學
2022-7-13 18:13:24 文/王婧琪 圖/黃浩然
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2022年招生宣傳
三年磨礪,今朝利刃出鞘
透過陰霾,追尋生命的航向
無論身在何方
我們期待著懷揣夢想的你
莫負春光,共舞青春追華裳
下一站
我們在延大文學院等你
盼與你共繪
人生新征程的美好畫卷
學
院
簡
介
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稱文學院)重建于1958年,是延安大學恢復重建時最早設立的三個系科之一。學院設有中文系、新聞系、秘書系,開設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新聞學三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國家級一流專業(yè)。設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廣播電視、學科教學(語文)7個碩士點。擁有“路遙與知青文學研究中心”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設有紅色文藝研究中心、延安文藝研究中心、斯諾研究中心等校級研究機構。2018年我校被列為陜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序列,2019年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2020年新聞學專業(yè)獲批陜西省一流專業(yè)建設點。
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62人,其中,專任教師54人,含教授9人(三級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0人,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寶鋼優(yōu)秀教師3人,陜西省“特支計劃”人才2人,陜西省“百優(yōu)計劃”人才1人,陜西省教學名師3人,“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者期刊論文排行榜(2006-2018)”入選學者1人,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1人,陜西高校青年英才支持計劃1人,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陜西省課程思政教學標兵、教學能手各1人。現(xiàn)有《陜甘寧邊區(qū)新聞事業(yè)——走進紅色新聞歷史現(xiàn)場》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新聞調查實務》《路遙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一)(二)》省級一流課程3門,《紅色經(jīng)典導論》省級精品慕課1門,《當代文學》省級精品課程1門,《現(xiàn)代文學》《古代文學》《陜北說書》《紅色文藝大講堂》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擁有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1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省級教學團隊2個。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人數(shù)近1300人。
學院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培養(yǎng)各類畢業(yè)生萬余名。其中包括我國當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遙,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建軍,著名作家陳行之、忽培元,著名詩人閻安,著名書法家韓亨林、趙學敏,著名記者梁相斌,語言學家亢世勇、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家周維東等杰出人才。一大批畢業(yè)生走上各級領導工作崗位,許多畢業(yè)生成為全國各戰(zhàn)線上的骨干。
校領導視察新聞學專業(yè)融媒體實驗教學中心
中國教育電視臺延安大學招生專場訪談
延安大學漢字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文學院承辦“非凡事業(yè) 紅色傳承——百年中國共產黨新聞傳播:歷史、理論與實踐”學術論壇
專
業(yè)
簡
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師范專業(yè),本科,學制4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國家級一流專業(yè)。
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具有延安精神特質,適應國家和西北地區(qū)中學教育改革發(fā)展要求,立足陜北,面向陜甘寧蒙晉毗鄰地區(qū),輻射全國,具有扎實的漢語及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具有服務基層教育情懷,師德高尚,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中文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語文學科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良好的協(xié)作溝通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能夠在中學從事教學工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基層骨干中學語文教師。
核心課程: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育學、外國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基礎寫作。
畢業(yè)去向:教育、文化、出版、傳媒機構、政府機關、企事業(yè)部門。
文學院師范生技能訓練中心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暨《路遙與延安大學》首發(fā)座談會現(xiàn)場
文學院舉行外聘中學名師聘任儀式暨中文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修訂座談會
新聞學
非師范類專業(yè),本科,學制4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并具有延安精神特質(信念堅定、求真務實、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善于創(chuàng)新),專業(y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服務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總體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能適應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求和融媒體傳播環(huán)境的新聞輿論工作者。
核心課程:中外新聞傳播史、傳播學原理、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網(wǎng)絡與新媒體、媒介經(jīng)營與管理、新聞傳播法規(guī)與職業(yè)道德、媒介經(jīng)營與管理。
畢業(yè)去向:各類媒體、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
文學院新聞學專業(yè)省級一流專業(yè)建設推進會
我院新聞傳播系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lián)合在延安清涼山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現(xiàn)場教學活動
學院與中華網(wǎng)陜西頻道校企合作簽約儀式
秘書學
非師范類專業(yè),本科,學制4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熟悉秘書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秘書工作的基本流程及技能,能夠在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等單位從事秘書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秘書寫作、中國秘書史、行政管理學、社會學、文書檔案學、領導學、公共政策、廣告學、社會調查、公共關系學、公務員制度等。
畢業(yè)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
慶祝第六十七個個中國秘書節(jié)座談會
秘書專業(yè)開展課外實踐教學活動
名
師
風
采
梁向陽,筆名厚夫,男,1965年生,陜西延川人,中共黨員;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三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文聯(lián)文藝研修院特聘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第六批外審專家、人民出版社讀書會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當代散文、延安文藝與路遙研究等,業(yè)余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出版《路遙傳》《重回歷史現(xiàn)場看文學現(xiàn)象》《當代散文流變研究》《走過陜北》《邊緣的批評》《心靈的邊際》《行走的風景》等文學研究與散文著作;合作主編《路遙研究資料匯編》《路遙紀念集》《路遙再解讀》《延安文藝研究論叢》等。其中,《路遙傳》獲陜西省第13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當代散文流變研究》獲陜西省第9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主持的教學成果“傳承路遙精神,提升文學類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探索與實踐》2018年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此外,榮獲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陜西省教學名師獎、全國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延安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等多項社會榮譽。
王俊虎,1974年3月生,教授,博士后,F(xiàn)為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與成果鑒定專家,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負責人,全國寶鋼優(yōu)秀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者期刊論文排行榜(2006-2018)”入選學者,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專家?guī)鞂<,陜西省語言文字專家,延安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入選延安市新世紀“225”人才、延安市十大社科名家、延安市圣地英才。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延安文藝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社科規(guī)劃項目10余項,主持陜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出版著作與教材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其中被CSSCI核心源期刊全文收錄30多篇,曾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與二等獎、陜西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陜西省文藝評論二等獎與三等獎、延安大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獎等多項。
惠雁冰,1969年10月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延安大學紅色文藝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7月留校任教于延安大學中文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訪學;2010年至2012年,在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做研究工作;2012年赴臺灣世新大學訪學,主要從事當代文學思潮及作家作品研究。主持國家社科項目、省社科項目、教育廳項目等多項。曾獲全國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陜西省教學名師獎、陜西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等。
知
名
校
友
路遙
1976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清澗人,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韓亨林
1977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靖邊人,原中央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著名書法家。
忽培元
1981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延安人,國務院參事,著名作家。
代表作:《群山》
梁相斌
1983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合陽人,原新華出版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鑒社社長兼總編輯。
代表作:《中西方新聞戰(zhàn)》
趙學敏
延安大學中文系畢業(yè),陜西三原人,原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著名書法家。
代表作:《趙學敏書法選集》
李建軍
1986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富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
代表作:《寧靜的豐收》
亢世勇
1987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延安人,魯東大學副校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代表作:《語言應用研究》
閻安
1986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子長人,現(xiàn)為《延河》雜志主編,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代表作:《整理石頭》
周維東
2001年中文系畢業(yè),陜西白河人,青年長江學者,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戰(zhàn)略與延安時期的文學生產》
用路遙精神辦學育人
1988年,延安大學50周年校慶之際,路遙回到了母校,并寫下了這樣的留言:“延大啊,這個溫暖的搖籃!
文學院是一個有著鮮明文化個性的學院,長期以來文學院秉承歷史,弘揚優(yōu)秀文化,形成了“地域文化+紅色文化”的辦學特色。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用路遙文學精神教書育人;第二,“非遺”陜北說唱藝術進課堂;第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現(xiàn)場教學;第四,相關教材編寫卓有成效。2007年以來,學院在文學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頂層設計上,以路遙奮斗精神為切入點,探索專業(yè)教育“立德樹人”新途徑。
在理念層面上,挖掘與利用特色文化資源,明確提出“傳承路遙精神,提升文學類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新理念。
在實踐層面上,真正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做到科研與教學的相互融通與相互促進。
學院明確提出打造“全國路遙研究基地”的戰(zhàn)略,做大做強路遙特色研究,掌握路遙研究“話語權”;在教學層面上,學院有效利用高水平研究團隊在不斷深化路遙研究的基礎上,開設《路遙研究》課程,同時也充分利用路遙文學館、路遙研究中心等優(yōu)質資源,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
在文化層面上,形成了富有鮮明個性的學院教育教學體系。
經(jīng)過多年努力,學院已經(jīng)營造出感知路遙、學習路遙、研究路遙、成為“路遙”的良好學院文化氛圍,豐富了學院文化的內涵,極大地激發(fā)文學類專業(yè)學生文學想象與文化創(chuàng)造的熱情。
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已經(jīng)成為延大的品牌專業(yè),近年來招生投檔比是300%以上;很多畢業(yè)生也主動選擇援藏進疆,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yè),真正成為“素質高、能力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我院12級畢業(yè)生謝偉、付濤、董凱等10名同學先后援藏進疆,從事基層、教育工作)
路遙研究團隊先后出版了自主教材《路遙傳》一部,出版了《路遙紀念集》《路遙再解讀》《路遙 路遙》等多部路遙研究著作,主持修編了目前國內權威的2013年版《路遙全集》,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fā)表了十多篇研究論文與教改文章。我院學子在路遙精神的指引下,一心向上、積極創(chuàng)作,已出版的作品有冉歌舒?zhèn)人作品集《夢旅鹿人》、侯建《沉魚一夢》等。
我院路遙研究基地已出版的部分圖書
學生已出版的部分作品
“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是路遙先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引領著延大學子不斷前進,這是永恒之光,將長存于延大人心中!
豐
富
多
彩
的
學
生
生
活
一、四點半課堂
為傳承路遙精神,保留紅色記憶,也為了培養(yǎng)志愿者們奉獻社會的能力與自覺,文學院580志愿者服務隊秉承著“服務新區(qū),溫暖人心”的理念開展了“四點半課堂”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新城社區(qū)的居民建設做出了貢獻,更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塑造品格、奉獻社會、弘揚青春正能量。
二、青馬工程
為了響應團中央關于組織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的號召,不斷提高廣大學生干部、團骨干、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科學文化素質、理論研究水平和組織能力,我院于2018年開始開展“青馬工程”系列活動,“青馬工程”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勤學篤實,力行求真;以夢為馬,揚青春風采,展青年精神。
三、“雷鋒月”系列活動
為全面營造“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我”的濃厚學習氛圍,進一步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常態(tài)深入開展,文學院成立580志愿者服務隊,并組織同學們參與相關的系列主題活動,涉及理論學習、社區(qū)服務、文化宣傳、陽光助殘、環(huán)境保護和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三月不僅有雷鋒精神春風化雨,更有文院學子立志躬行溫情你我。
四、運動會
三月學雷鋒活動剛剛結束,我們便投入到四月份的運動會中。每年四月,文學院都會組織學生們積極準備參加校運動會,清晨的校園,文學院運動員們的吶喊聲在飄蕩著,他們用青春和熱血來鋪灑紅色的跑道,用激情點燃勝利的曙光。
你們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風景
矯健的步伐邁出你們的自信
五、辯論賽
唇槍舌劍,論盡是非黑白;青年才俊,辯析世間萬象。為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發(fā)掘優(yōu)秀辯論人才,鍛煉同學們集思廣益的能力,我院每年都會舉辦辯論賽。辯論精于思而美于言,秀于心而慧于口。這場對戰(zhàn)比的是思想,辯的是智慧,論的是口才。
鐵齒銅牙,辯論不在話下
六、書香文院系列
朗讀者
文學院在貫徹落實“四個一”工程中,一直在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理念,“書香文院”系列活動便是其中之一,而朗讀者活動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能將我院的“四個一”工程落實在學生活動中,體現(xiàn)出文學院學生的特點。
七、黨員先鋒崗
黨員先鋒崗服務站,面向全校畢業(yè)生提供行李寄送;礦泉水及常用生活醫(yī)藥用品免費發(fā)放;畢業(yè)生人事檔案和組織關系轉接咨詢等一系列服務。同時,服務隊還開通了服務熱線電話,畢業(yè)生可通過撥打服務熱線獲得相關幫助。文學院黨員先鋒崗服務隊將以飽滿的熱情、周到的服務,真誠為廣大畢業(yè)生順利離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八、同心抗疫
為積極響應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相關防疫政策,我院多次組織學生進行核酸檢測。文學院“防疫先鋒崗”的志愿者積極參與,投身志愿服務中,嚴格按照“一碼一序號”的要求,身體力行支持防疫工作。
九、表彰大會
學院在文學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頂層設計上,明確提出學生要有“一筆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顆忠誠事業(yè)的心”,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學院設立以專項資金資助、創(chuàng)新學分認定、出版優(yōu)秀學生作品集等方式培育、鼓勵學生發(fā)表出版作品,并把這些成果按照分值一并納入學生獎學金申請、評優(yōu)等項目中。
十、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推動實踐育人工作的發(fā)展,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親身實踐求真知,我院團委每年都會組織青年學生骨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提升能力、汲取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去,勇做敢于擔當?shù)臅r代新人。
十一、九月迎新季
每年九月,文學院團委學生會的同學們都秉著熱情、周到、安全、高效的工作原則進行迎新工作,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茍,認真、耐心的為新生答疑解惑。你一路走來,歷經(jīng)風雨;我翹首以盼,只為等你。又是夏末初秋日,文院等風也等你。
十二、新生軍訓
“大學生軍訓”,是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進行軍事基本知識和基本作戰(zhàn)技能的訓練。預備役訓練的組成部分,是在校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履行兵役義務的一種形式。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
龍騰虎躍秋飛勁,又是沙場點兵時
十三、合唱比賽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三周年之際,文學院參加學!俺懼袊鴫舳Y贊新時代”主題大合唱。我院師生齊聲歡唱,為祖國母親慶生,喜獲一等獎。
十四、演講比賽
“祖國·社會·人民與我”
為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的高水平復合型卓越人才,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莘莘學子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熱情,我院每年都會舉辦以“祖國·社會·人民與我”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我們用演講來緬懷過去,暢想未來。
時代之聲
為弘揚路遙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弘揚傳統(tǒng)美德,提升文明素質,激發(fā)同學們的演講興趣、感受語言魅力,培養(yǎng)同學們愛黨愛國精神,我院舉辦了“時代之聲”演講比賽。
十五、話劇社
話劇社全稱“文學院話劇社”,成立于2014年,旨在展現(xiàn)延安精神、延大文化和青春魅力。一大批熱愛表演,活力四射的大學生用認真的態(tài)度和高度的熱情讓文學院話劇社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高峰。文學院話劇社曾代表延安大學參加了“陜西省第五屆校園戲劇節(jié)”,延安日報和中國秦腔網(wǎng)對此作了隆重報道。文學院話劇社成功排演一系列大型話。骸镀椒驳氖澜纭贰独子辍贰秲A城之戀》和《人生》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用話劇品味人生!精彩劇院中,笑淚喜相逢。在這里,我們百家之長,共圓話劇之夢。
十六、院報《我們》
《我們》是2005年由文學院創(chuàng)辦的院級報刊組織,自創(chuàng)立以來,堅守著“用我們的眼睛尋找,用我們的聲音呼喚”的宗旨,積極舉辦“主題征文比賽”、“讀書交流會”、“三月晨讀”等系列活動,給熱愛文學的文院學生們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
十七、元旦晚會
每逢辭舊迎新時刻,文學院都會舉辦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文藝晚會。為了辦好元旦晚會,全院一條心,同學們每天都在緊張地排練,老師、演員、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最終順利演出,獲得全校師生一致好評。
十八、優(yōu)秀畢業(yè)生
文學院畢業(yè)生分布廣泛,在教師、公務員、事業(yè)單位、國企、各宣傳部門、考取研究生方面都名列學校前列,每年都有畢業(yè)生考取陜西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在這次疫情當中,涌現(xiàn)出許多先進典型,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平臺報道。
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出品
編輯丨張婷 朱昱昊
責編丨馮欣
責編老師丨祁迪
審核老師丨王俊虎
官方微博:延安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投稿郵箱:yadx_wxy@126.com
●●●
閱讀延大更多資訊
歡迎關注
延安大學官方微博
延安大學微信公眾平臺
訂閱號:yadxgfwx
歡迎報考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