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謹防咳嗽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2021-11-21 09:46:55 文/孫浩楠 圖/陳悅心
在中醫(yī)疾病體系中,咳嗽既是獨立的病證,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F代醫(yī)學中,不僅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要病癥,支氣管擴張、慢性咽炎等其他疾病也常見咳嗽、咳痰等表現。更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慢性咳嗽經久反復,最終發(fā)展為咳喘,引起生理上與心理上不適甚至是痛苦,嚴重影響人們的體育勞動與生活工作。
咳嗽有幾種類型?
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具體如下。
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大多由起居不慎、氣候失常、冷暖失宜引起,這也是季節(jié)變化咳嗽好發(fā)的原因。若過度疲勞、正氣不足、抵御邪氣的能力下降,則會更易于感冒咳嗽。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較短,主要病邪有風寒、風熱與風燥,且都有惡寒發(fā)熱的表現。風寒咳嗽可見聲重、氣急、咽癢、咳白稀痰、鼻流清涕,舌苔薄白;風熱咳嗽可見氣粗、咳聲嘶啞、咽喉疼痛、痰黏稠或色黃、鼻流黃涕,舌苔薄黃;風燥傷肺咳嗽可見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甚至帶有血絲,咽痛、口鼻干燥,舌苔干燥。
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主要由飲食不節(jié)、情志內傷、肺部基礎疾病反復遷延不愈等原因引起。對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可以根據起病時間、咳嗽咳痰表現以及其他體征進行鑒別,并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內傷咳嗽多病程長,伴有其他臟腑失調的癥狀,主要有痰濕、痰熱、肝火等實證,也有肺陰、腎陰不足等虛證。痰濕咳嗽痰多色白,常于清晨或飯后咳痰增多,伴有胸悶乏力、胃口不佳、大便稀溏等癥狀;痰熱咳嗽類似于風熱咳嗽,但程度更重且不惡寒,伴有胸脅脹悶、身熱面赤、口干欲飲等癥狀;肝火咳嗽見咳嗽陣發(fā),面紅目赤,胸脅牽引痛,咽干口苦,咳嗽發(fā)作與情緒波動密切相關;虛證咳嗽可見咳而無力,聲音嘶啞,患者自覺潮熱盜汗、腰酸膝軟等表現。
如何防治咳嗽?
明代醫(yī)家張介賓指出:“咳癥雖多,無非肺病。”不論邪從外而入還是自內而發(fā),均可引起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致咳嗽。因此,對于咳嗽的防治,肺是最為關鍵的著力點,并兼顧他臟?人缘念A防,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注意四時調攝,不僅要注意季節(jié)變換,也要關注季節(jié)變換之際晨昏的氣溫變化,做到寒溫適宜、防寒保暖;
◆鼓勵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衛(wèi)外功能,從而增強皮毛腠理御邪抗病能力;
◆平素痰多或易咽痛者飲食不宜肥甘厚味或辛辣過咸,應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
◆季節(jié)變化寒熱不均,平素有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飲食清淡,盡量少吃寒性食物,即使是體質強壯的人,也要避免貪涼飲冷,以防傷害肺胃而生咳嗽。
咳嗽痰多者應盡量鼓勵其將痰排出。咳而無力者,可翻身拍背以助痰排出,尤其是長時間臥床者。內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應當注意起居有度,合理飲食,可根據病情適當食療調護,堅持緩則治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根治。肺陰虧虛者選用雪梨、山藥、百合、蜂蜜等藥食,腎陰虧虛者選用枸杞子、女貞子、黃精、阿膠等。平素肝火亢盛者注意調暢情志,避免憂思惱怒,還可服用針對性的藥物平肝清火,對于一般患者而言也要保持心態(tài)平和,避免情志劇烈變化誘使咳喘發(fā)生。


咳嗽并非小病,需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早做防治措施。
本文選自《上海中醫(yī)藥報》
2021年10月29日第003版
作者為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肺病科姚唐杰、薛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