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語堂 | “糾結!讓我再猶豫一會兒……”

赤峰學院
2021-12-23 16:43:03 文/張磊 圖/高燕
本期『微語堂』欄目由大學生記者團音頻部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2021級移動云計算一班的曹佳慧同學為我們分享文章《“糾結!讓我再猶豫一會兒……”》,讓我們靜靜聆聽吧~
那些年,你猶豫過的瞬間
“這道題要不要去問老師呢?我確實不太懂,但是去問老師會不會顯得我很笨呀……算了,待會再去吧!
“那個小姐姐好有趣,好想和她做朋友啊,可是貿(mào)然打擾人家會不會不太好……”
“好想買這件大衣啊,可是這個月的生活費不剩多少了,要不要買呢……”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瞬間呢,在決定做某件事之前,腦海里就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小人說,快去吧,別猶豫了!另外一個就拉著你,沉思著發(fā)問,這樣會不會不太好呀?
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做?
我們常常猶豫,就是因為無法徹底忽視那兩個爭吵的“小人”,想的越多,拖得越久,最初的熱情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散,等到爭吵停歇,內(nèi)心的自我達成和解時,我們早就失去了原本做這件事的動力和激情。
但是猶豫就一定是不好的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有的人利落果決,淡淡地掃一眼爭吵的小人,并不在乎他們的爭論,稍一思考就做出了決定,而有些人則默默地聽著兩個小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辯,越聽越做不出決定。
其實這兩種選擇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果決的人可能因為沖動行事,事后后悔不已,猶豫的人也有可能因為仔細的思考避免了沖動帶來的惡果。
說到底,問題的根本不是猶豫本身,而是你猶豫時是怎樣思考的。
你在猶豫什么?
試著回憶一下你最近一次猶豫是因為什么原因。
擔心吃虧?擔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經(jīng)驗不足事后后悔?
好像是這樣,但仔細想想,又好像不是。
擔心吃虧可能是因為對情況還不是足夠地了解,無法理性地對局面做出判斷和決定;
擔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可能是因為曾經(jīng)的某些舉動引起過與他人的糾紛,于是下意識地想要規(guī)避麻煩;
擔心事后后悔有可能是根本沒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我們看似因為各種原因糾結猶豫,但是當我們斬斷千絲萬縷的亂麻時,真正的顧慮原因其實很簡單。
認知不足。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nèi)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而讓我們猶豫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因為我們的認知不足。
因為不知道我們的行為會得到怎樣的回應、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果,在面對未知時,我們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畏懼心理,所以我們下意識地想要探尋更多的有效信息。
而當我們無法獲得進一步的消息時,我們就開始了揣測和猜想,腦海中不自主地出現(xiàn)了兩個“我”開始爭辯。
情感憂慮。
你是否曾因為一段不愉快的經(jīng)歷而對相關的人或事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古人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放在這里也是格外地合適。
曾經(jīng)你主動與人攀談卻多次遭遇冷待,于是現(xiàn)在的你猶豫著不愿再次上前遞出友誼的橄欖枝;
曾經(jīng)你大膽提出疑問卻被周圍人無情嘲笑,于是現(xiàn)在的你小心翼翼地隱藏好自己的困惑;
曾經(jīng)你堅持自我卻被有心人指指點點,于是現(xiàn)在的你違背本意刻意融入本不屬于自己的朋友圈。
為了不“重蹈覆轍”,我們有太多值得思慮和考量的東西,在一次次的“三思”中,我們又錯過了不少機會。
需求不清。
你需要的是一件大衣還是購物時的滿足感?你需要的是一個新朋友還是突破自我主動社交的快樂?你需要的是獲得知識還是得到老師的青睞和肯定?
問問你自己,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被感官支配時是情緒的天堂,腎上腺素升高的瞬間會讓我們忘記思考和理性,當情緒消退回到現(xiàn)實時,就開始后悔不已;
而純粹的理性思考又有可能摒棄了人的天性,做出的決定往往冰冷無情,不通人意。
我們猶豫,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做出決定。
自我的內(nèi)心交談有時是理性與感性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在彼此的讓步和妥協(xié)中找尋最完美的平衡點。
讓“猶豫”成為行動的號角
猶豫可以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也可以是貿(mào)然沖動時的鎮(zhèn)定劑,發(fā)揮什么樣的效果,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當你躊躇不前,拿不定主意時,不妨拋開這團解不開的亂麻,去看看混亂背后的問題本身。
認知不足,那就去獲取更多的信息;
害怕重蹈覆轍,就好好總結上次失敗的原因,再勇敢一次,說不定這一次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需求不清,就試著自己權衡利弊,找到內(nèi)心的需求所在,再做決定也不遲。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別停下腳步。試著直面猶豫,找出自己猶豫的原因,并努力去解決它。
比起被內(nèi)心的自我爭辯無限拉扯,不如拋開混亂,直擊根本,讓猶豫轉化為思考,幫助你掃清前路的障礙。
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
而猶豫,本身就是一種思考。
本期互動話題是【莫要優(yōu)柔寡斷 只管大步向前】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钡行┤瞬恢谷乃,可能有上萬思。一直徘徊不前,不如勇敢地大步向前,探尋未知的秘密。不必猶豫,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像試卷一樣有標準答案。人生路上的考卷是多樣化的,每一次選擇都有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可能性,誰也沒有辦法打包票說哪一個是最好的。相信自己的直覺,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吧!人生路漫漫,你有為什么事物而猶豫過嗎?
-----赤峰學院官微
-----
責編|李 哲
主播|曹佳慧/大學生記者團
剪輯|閆文宇/大學生記者團
排版|馮瑞霖/大學生記者團
互動話題文案|欒睿/大學生記者團
校對|王琦玥 賈舒雅/大學生記者團
來源|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