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學堂:大手牽小手 紅色走讀于都行

南昌師范學院
2021-5-23 00:38:43 文/馬詩云 圖/池晨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大手牽小手”學習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5月15日,青風學堂師生一行在校團委副書記幸靈敏的帶領(lǐng)下,走進長征集結(jié)出發(fā)地——于都,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大手牽小手,各校同交流
此次于都之行,由南昌師范學院青風學堂帶領(lǐng),除了有來自南昌市的青風學堂新建區(qū)競暉學校、南師附小高新校區(qū)、南昌市外國語學校分隊,還有來自于都縣的青風學堂長征源紅軍小學、于都二中、城關(guān)小學分隊。各校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齊聚于都,各自發(fā)揮自身特長,分享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展現(xiàn)紅色魅力。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于都中學初一的小紅星講解員黃曉林,為大家講述了三個關(guān)于于都的感人故事!耙患茽而不尋常的羊皮襖,羊皮襖的主人是于都籍老紅軍曾廣華,這件羊皮襖,陪著他爬雪山、過草地,經(jīng)歷了槍林彈雨;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是春秀替未婚夫謝志堅縫制的,由柔軟細密的黃麻編織而成,鞋尖上綁著小繡球,背后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最令人動容的還是于都人民為支持紅軍渡河,將家中的門板、木板、床板等全都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曾大爺為了支持革命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壽材板……于都人民對紅軍全力支持,三十萬人共同保守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黃曉林同學講解時情感深厚,極大程度地還原了歷史場景,幫助同學們了解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同時促進了大中小學學生之間黨史故事的學習交流。
長征源頭,重溫軍民魚水情
站在于都縣長征渡口,吹著河面拂來的陣陣清風,師生們眼前似乎浮現(xiàn)了八十多年前,于都人民送茶送飯,送門板送木材,匯集船只,架設(shè)浮橋的場景。中央紅軍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踏上漫漫長征第一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英雄史詩。師生們在此齊聲誦讀《長征組歌》,“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xiāng)……革命一定要勝利,敵人終將被埋葬!闭b讀的聲音堅定而有力量,是對英烈們最真誠的致敬。
在高大巍峨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前,青風學堂的同學們學習長征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并深情誦讀,“歷史抉擇長征開篇,偉大轉(zhuǎn)折就此起航……”現(xiàn)場誦讀吸引了眾多于都百姓前來聆聽,仿佛將聽眾帶入了那個母送子、妻送郎的感人畫面。與此同時,青風學堂展開現(xiàn)場教學,介紹長征的時代背景,講述革命歷史,使得一個個黨史故事在場景中變得生動鮮活。
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回望那段苦難和輝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那樣:“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qū)、革命老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泵恳淮擞忻恳淮说拈L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身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黨史學習教育專欄
致敬!共和國第一碑點擊上方圖片學習
(來源:新華社)
●@NCNUers,聽說你的手機相冊是這樣的!
●青風學堂:走進共和國搖籃瑞金,尋訪十七棵“信念樹”
●2021年江西省全民營養(yǎng)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yǎng)日 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南昌師范學院舉行
-ncsfxy-
-南昌師范學院-
黨委宣傳部 · 大學生記者團
來源|校團委
編輯|方雯婧
責編|陳海芬
審核|常穎 謝夢君
歡迎投稿&加入我們
NCNU_GFdy@163.com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