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懷素自敘帖

黃岡畫中顏美術培訓學校
2022-9-02 11:35:01 文/齊浩然 圖/馮婷
Lot 1951
董其昌(1555-1636)臨懷素自敘帖
手卷 水墨絹本
書法:56×557 cm
題跋:56×40 cm
1628年作
崇禎元年(1628),戊辰,董其昌七十四歲。本年立春,董其昌在其所書《臨閣帖墨跡冊》,題款言:“書法雖貴藏鋒。然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阿剸截之意,蓋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顏魯公所謂以印印泥,如錐畫沙是也”!皠爬,虛和取韻”可以說概括了董其昌行草書筆勢的特征。
董其昌喜歡臨懷素《自敘帖》,并且多次臨寫,但其又在《天啟雜書冊跋》說:“懷素以《圣母帖》為最,勝《自敘》之狂怪怒張也”,對“狂怪怒張”的批評,就是說董其昌不喜歡強烈的體勢大小的夸張變化,所以,在他的《畫禪室隨筆》說:“余每臨《自敘帖》,皆以大令(王獻之)筆意求之!蓖醌I之書法強調筆勢,上下連綿,世人稱之為“一筆書”,但字形字勢與懷素《自敘帖》相比,較為平和端莊,大小相近,也因此,董其昌雖言說臨懷素《自敘帖》,多以王獻之筆意在臨寫,雖言臨寫,更多的是自我創(chuàng)作。
董其昌《臨懷素自敘帖》局部應該是對《自敘帖》太過熟悉,所以本卷《臨懷素<自敘帖>》,董其昌直抒胸臆,以王獻之“一筆書”一以貫之,書寫連綿不絕,直至結尾。每行少則二三字,多則六七字,字與字之間鮮有停頓,牽絲連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得氣脈貫通,韻致非凡。另外,相比較于懷素《自敘帖》原作,除第二十行“韋”、第五十一行“龍”、第六十行“來”、第六十一行“戴”、第六十三行“翻”五字以外,全篇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與原作夸張對比強烈的字形變化來說,趨于平和穩(wěn)健,但這種平和穩(wěn)健又在“勁利取勢”之中,將“虛和取韻”落到實處。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用筆到毫發(fā)細處,亦如用全力赴之,然細處用力最難,如度曲遇到低調低字,要婉轉清徹,仍需有棱角,不可含糊過去,如畫人物一山之游絲紋,全見力量,筆筆貫以精神”。第二十行“侍郎韋公”四字一筆書寫,牽絲縈繞,細而不弱,“韋”字主筆豎劃至末端不疲,精神抖擻,類似情況頗多,可見董其昌作為影響書壇百代的人物,其對毛筆的控制程度,展現(xiàn)嫻熟的駕馭能力,而表現(xiàn)出的豐富、細膩的筆法,草新結構都是無與倫比的。
董其昌《臨懷素自敘帖》陳繼儒題跋
此作前有董其昌顏楷自題引首“懷素自敘”,后行楷書寫就本作創(chuàng)作緣起,對于董其昌書法的鑒定和學習而言,顏真卿是董其昌書作之魂。卷后陳繼儒題跋曰:“董大宗伯摹素師自敘帖一卷,如渴虎獰龍懸于筆端,人間贗書自當望崖而反。眉公陳繼儒得觀題于苕帚庵中”。以陳繼儒對董其昌以及董書的熟悉程度而言,陳繼儒的鑒定意見是毋庸置疑的,“人間贗書自當望崖而反”也說明了陳繼儒對此卷的明朗態(tài)度。
文章出處:此文轉載于
“ 國畫藝術 ”公眾號《董其昌行草《臨懷素自敘帖》,氣脈貫通,韻致非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188067916@qq.com
關于畫中顏
“用心做教育用愛傳播美”我們致力于通過美術培養(yǎng)孩子
“美術式思維”和“美的素養(yǎng)”
在畫中顏,美術絕不僅僅只是畫畫,
這里是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世界!
更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藝術實驗室!
Paintingart畫中顏
生活本來就很美
長按二維碼,識別加關注
奧康步行街校區(qū)
招生對象:3-11歲學員
電話:0713--8673599
保利藝啟校區(qū)招生對象:3-18歲學員電話:包校長187****5559東方名都校區(qū)招生對象:3-18歲學員電話:葉校長152****0992
團風校區(qū)
招生對象:4-12歲學員電話:曾校長132 2732 9009
浠水縣巴河鎮(zhèn)步行街校區(qū)招生對象:3-18歲學員電話:0713-3803186
浠水縣步行街校區(qū)
招生對象:3-18歲
電話:182****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