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2021年度十大新聞揭曉!

武漢理工大學
2022-1-10 12:27:03 文/左鵬飛 圖/曹書豪
由校黨委宣傳部主辦的“十大新聞網(wǎng)絡評選”活動結果揭曉,經(jīng)過專家推薦與初選和網(wǎng)絡投票,《我校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等新聞入選,我們按照新聞發(fā)布的時間順序展示2021年度武漢理工大學十大新聞。
一起來回顧這些精彩瞬間↓↓↓
我校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下發(f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的通知,正式批準34家單位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其中包括6所高校,我校是湖北省唯一獲批高校。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的成功獲批,將進一步發(fā)揮我校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特色優(yōu)勢。學校將圍繞交通運輸部通知要求,聚焦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重點任務,抓緊完善試點實施方案和試點任務申請書。同時,圍繞重點領域、優(yōu)勢領域、急需領域或關鍵環(huán)節(jié),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力爭用1-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用3-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tǒng)性成果。
我校計算機科學、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社會科學總論進入全球排名前1%
我校計算機科學、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社會科學總論3個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實現(xiàn)了我校學科建設的再突破。目前,我校共有6個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
在機構綜合排名方面,武漢理工大學在全球機構中位列第601名,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按照論文被引頻次排列)位列第43名,綜合實力和學科影響力穩(wěn)步提升。
《Nature Energy》發(fā)表我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成果以“The critical role of composition-dependent intragrain planar defec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MA1-xFAx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能源類期刊《Nature Energy》上。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蔚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
《Science》刊發(fā)我校大面積鈣鈦礦光伏技術突破性研究成果
我校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在新型光伏技術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成果以“Lead halide-templated crystallization of methylamine-free perovskite for efficient photovoltaic modules”(碘化鉛模板晶化誘導制備高效無甲胺鈣鈦礦光伏組件)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科學)上。
該研究首次提出鈣鈦礦原位兩步法制備策略,解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面積制備難題,實現(xiàn)了高效穩(wěn)定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印刷制備。我校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第一通訊單位,黃福志研究員為唯一通訊作者。
我校吳少鵬教授、秦華利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 RAEN)向我校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少鵬教授發(fā)來賀信,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吳少鵬教授現(xiàn)任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瀝青基道路建筑材料及固廢資源化利用研究與應用工作。2020年,吳少鵬教授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影響力”榜單(材料科學領域),2019年至2020年連續(xù)獲得Elserver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國高被引學者稱號。
我;瘜W化工與生命科學學院秦華利教授收到來自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RAEN)第一副院長、秘書長伊凡尼茨科婭的賀信以及由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主席庫茲涅佐夫、秘書長伊凡尼茨科婭聯(lián)合簽發(fā)的院士當選證書與工作證書,祝賀其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我校牽頭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由武漢理工大學胡曙光教授牽頭完成的成果“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制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以大型穿江越海隧道工程建筑材料的重大需求為背景,聯(lián)合材料研究、建筑結構、工程設計與施工應用等單位共同研發(fā),形成了支撐保障隧道工程結構安全、施工安全、運營安全的三大關鍵材料及其制備與施工技術,并應用于武漢長江隧道等數(shù)十座深水大管徑隧道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推進了我國隧道工程技術和建筑材料的科技進步。項目的參與完成單位包括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我校傅正義教授當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已完成,共選舉產(chǎn)生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我校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傅正義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正義教授在多功能陶瓷與陶瓷基復合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新結構與新材料體系探索、原位反應合成與制備新技術、高效燒結與加工新技術、材料過程仿生制備新技術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先后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與教學獎勵一等獎7項,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0余篇,獲授權發(fā)明專利90余項。獲美國陶瓷學會John Jeppson獎、Samuel Geijsbeek國際獎、Ross Coffin Purdy獎、國際材料聯(lián)合會年度獎、俄羅斯工程院“工程勛章”等9項國際獎勵;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5項國家人才獎勵。
姜德生院士榮獲首屆“湖北省杰出人才獎”
11月30日,湖北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在漢舉行。我校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姜德生院士榮獲湖北省最高人才榮譽獎項——“湖北省杰出人才獎”,接受省領導頒獎。
據(jù)悉,“湖北省杰出人才獎”是我省最高人才榮譽獎項,首屆表彰20人,以省委名義授獎,評選在湖北全職工作,為湖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杰出人才。
【頒獎詞】他在光纖傳感領域深耕43年,踐行“成于創(chuàng)新,立于應用,勝在交叉,不懈追求”的科研理想。他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攻克系列技術難題,取得世界領先創(chuàng)新性成果,顯著提升中國光纖傳感技術工程化應用水平。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姜德生。
我校宋英華教授再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12月6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我校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宋英華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我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防控精準感知體系與能力建設研究》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資助。
據(jù)悉,自2020年11月份起,宋英華教授就帶領團隊開展了廣泛調(diào)研、選題凝練、選題推薦、研討論證、申報撰寫等一系列籌劃和準備工作,最終成功獲得立項資助,對我校開展“雙一流”建設,采用“依工強文”模式建設新文科,實現(xiàn)“十四五”人文社會科學跨越式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教育部黨組決定楊宗凱同志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
12月9日下午,學校在會議中心201報告廳舉行教師干部大會,宣布教育部黨組任免決定:楊宗凱同志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張清杰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田學軍,湖北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王發(fā)讀出席會議并講話。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主持會議。
每一條新聞
都記錄著這一年理工大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滿懷希冀
擁抱新的2022年
卓越征程,惟有奮斗!
武漢理工大學視頻號
期待你的關注
微文化工作室
編輯:張超越
責任編輯:余佩
一起為武漢理工大學“點贊”!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