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漢楚花藝之美,尋根漢派插花文化

武漢商學院
2021-11-10 16:59:23 文/施若熙 圖/池雨婷
匯文人墨客之智,展?jié)h楚藝術雄渾。11月4日晚,國學小課“非遺漢派插花技法與民族花藝美學體系”在校史館開課。漢楚插花創(chuàng)始人,漢楚傳統(tǒng)插花藝術傳承人蘇艷玲攜陳芳明、陶希二位老師,在千年漢楚插花技藝中和我校30余名學子一同領略傳統(tǒng)技藝的藝術豐碑。
溯源傳統(tǒng)插花文化
何為插花?“夫幽人韻士,屏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币婚_場,蘇艷玲以歷史開講,通過引用漢楚插花藝術鼻祖袁宏道先生撰寫的《瓶史》中的名句,在千年傳承中,帶領同學們一同領略插花藝術的魅力。
“很多人都認為插花只是把花插進瓶子里,實則不然,其每一個細節(jié)和技法都充分體現(xiàn)地域人文情懷和漢楚文化風格,濃縮著歷史的瞬間。”
“插花的精美,首先取決于你要根據(jù)植物的走向確定創(chuàng)作形式!碧K艷玲一邊向大家介紹插花的技法,一邊講解著漢楚插花藝術的地域文化。
“東方插花藝術起源于中國,而中國插花的重要人物有位袁宏道先生,他是湖北公安人,所以我們漢楚地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插花藝術的重要地區(qū)!币患赖牟瀹嬜髌冯x不開對每個細節(jié)的沉淀,蘇艷玲以現(xiàn)場一截枝葉為例向同學們進一步介紹插花作品的制作過程。
就地取材講解插花
蘇艷玲拿起她在學校就地取材的一截枝葉便開始了創(chuàng)作,很快通過修剪讓這截看似普通的枝葉呈現(xiàn)出新鮮的曲線美和立體感,達到了“雖為人做,宛若天成”的效果。
▲枝葉修剪后成品
花枝在采集之后,首先要對枯萎下垂的枝葉進行清理,根據(jù)植物形態(tài)確定創(chuàng)作形式,隨后進行破枝的方便固定。
▲枝葉的清理及插花過程
插花時講究斜口插入,插花的高度一般不超過插花器皿的1.5倍,其頂端也要頂向瓶口中央。中式插花注重上散下聚的“三度空間”,插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高低錯落,要有大有小、虛實結合,突出作品的“形”和“神”,切忌讓花枝發(fā)生擠壓或把枝葉搭在瓶口。
蘇艷玲這樣概括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插花作品需表現(xiàn)四美:自然美(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川樹木與花卉植物)、創(chuàng)作美、意境美和人文美。枝條插作遵循喜陽不喜陰、姿態(tài)宜上不宜下、走勢宜內(nèi)不宜外的原則,造型整體力求做到積極、陽光、向上,這樣方能形神兼?zhèn)洹!痹诮?jīng)過一系列的步驟之后,這一件獨具匠心的插花藝術作品才算最終完成。
▲蘇艷玲插花作品
在展示臺上,造型立體雅致、高低有序的插花作品規(guī)整放置著,伴隨著蘇艷玲老師細致的講解,讓人耳目一新。
傳統(tǒng)插花初體驗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深刻地感受到漢楚插花藝術的獨特魅力,蘇艷玲還邀請現(xiàn)場每個人都完成一份插花作品,在零距離接觸中與同學們一同品味漢楚傳統(tǒng)藝術文化魅力。
蘇艷玲先是在展示臺為大家進行“直立式插花”方法的細致講解,隨后帶領兩名隨行老師與同學們面對面進行教學。
在同學們一剪二插的實踐和老師們手把手的指導后,一件件虛實有度、風格各異的作品慢慢展露出來,不少同學拿出手機與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通過這次漢派插花的體驗課,改變了我以前對插花的認知,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也陶冶了情操。”2020級工商管理學院郭美伊感嘆,在她記憶里,每次參加國學小課都能感受到非遺文化不一樣的美,仿佛在歷史的海洋里不斷遨游,印象深刻。
“以前我認為插花只是把雜亂的枝葉剪掉就行,今天才知道插花有這么多的講究,顛覆了我以前對插花的認知,下次有感興趣的主題我將繼續(xù)報名參與!”2019級旅游管理學院關藝欣同學感慨。
“漢楚插花藝術是中華傳統(tǒng)藝術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我熱切期盼大家這一代人能夠?qū)⑵淅^續(xù)傳承下去,將漢楚插花藝術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在活動最后,蘇艷玲與同學們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她以自己35年的花藝從事經(jīng)歷為例,寄語新一代的年輕人要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做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者和傳承者,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文藝術之美。
出品:武漢商學院新媒體中心
視頻:范勇
文字:李雨霏、甘博康
圖片:曾椿婷、劉章煜、張雯嘉、周光楨
見習編輯:何夢怡
編輯:曾婉婷
校審:白鴿
統(tǒng)籌:曉盈
武漢商學院新媒體矩陣
微信/ 微博 / 今日頭條 / 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