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跟黨走】追隨先輩的紅色足跡 探尋他們的“覺醒年代”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
2021-7-30 01:26:31 文/吳天翊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百年前,中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不知該向何處去
一批批優(yōu)秀的有志青年
去日本、去德國、去法國……
找尋救亡圖存之道
就讓我們一起
探尋中共海外紅色足跡
↓↓↓
比利時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大廣場
天鵝咖啡館是一幢五層樓房
這幢建筑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雖歷經風雨滄桑
仍風采依然
在咖啡館的一角
有一張座椅
是留給曾經這里的常客
馬克思
這張座椅
見證了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
在此一邊品著咖啡
一邊熱烈交談、奮筆疾書
合作撰寫《共產黨宣言》的一段佳話
《共產黨宣言》的出版
讓這些踏上異國
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革命青年
逐漸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們學習新思想新知識
在他們中走出了一批中國的革命先驅
和新中國的締造者
日本 東京
早稻田大學
這里是位于東京的早稻田大學
李大釗1914年9月
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學
留學期間
李大釗不僅學習了基礎課程
還學習了經濟、法律等學科
也在這里接觸到了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
早稻田大學歷史館的名人名言墻上
有這樣一段文字
這是李大釗在1916年
《新青年》發(fā)表的《青春》一文中的名言
這里展示的日文節(jié)選于原文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
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這是日本早稻田大學史料中心
保存的一本大學部政治經濟科
大正四年(1915年)度
學費領收簿里的內容
雖然字跡已有些模糊
但詳細的記錄了
李大釗就讀期間的繳費情況
法國 巴黎十三區(qū)
戈德弗魯瓦街
寂靜的戈德弗魯瓦街
街口墻上有一塊青銅色紀念牌
下面用金色的法文寫著
“周恩來,1922至1924年
留法期間曾居住于此”
這里是青年周恩來旅法生活并展開革命工作的舊址
戈德弗魯瓦街旅館
留學法國期間
經濟并不寬裕的周恩來
看中這里低廉的價格
在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住所里
周恩來白天勤工儉學
晚上給天津《益世報》撰寫旅法通訊
并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
中國少年共產黨
(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前身)
開展黨團活動
法國 蒙達爾紀
1920年,年僅16歲的鄧小平
來到法國勤工儉學
在蒙達爾紀
他經常與其他中國青年交流
對世界和中國形勢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促使他進一步
探索國家前途和個人出路
一步步走向馬克思主義
在法國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
有一座有著300余年歷史的三層建筑
百余年前
這里活躍著一批中國勤工儉學青年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
中國旅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1921年4月2日
經法華教育會的介紹
鄧小平和鄧紹圣等幾名四川學生
在克魯梭市施奈德鋼鐵廠找到一份工作
據中國旅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館長王培文介紹
鄧小平在來到蒙達爾紀以后
就一直和王若飛一起
在工廠對面的工棚住
鄧小平還在蒙達爾紀
學會了跳華爾茲舞
也學會了吃羊角面包
還會看足球賽
在這里適應了法國生活
鄧小平對這里的印象很深
上世紀80年代時
他曾接待了法國市長代表團
見到代表團后
鄧小平感謝蒙達爾紀人民
在當時(上世紀20年代)
幫助了留法勤工儉學留學生
中國旅法勤工儉學紀念館還保存有
鄧小平當時在哈金森工廠的檔案、工卡
透過這張已經泛黃的工卡
一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場景
仿佛清晰映入眼簾
比利時 沙勒羅瓦勞動大學
始創(chuàng)于1903年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
曾經是歐洲著名的工業(yè)技術學校之一
20世紀20年代
這里曾是中國共產黨
早年在歐洲的重要活動中心之一
上世紀20年代初
聶榮臻、何長工、劉伯堅等
老一輩革命家
曾在這里勤工儉學
1921年,輾轉來到比利時的聶榮臻
考入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
在比利時留學期間
聶榮臻經歷著人生中重要轉變
在勞動大學的圖書館里
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
《國家與革命》等著作
他也曾在此寫下了一封
令人讀后熱血沸騰的家書
“男也,雖不敢云以天下為己任,
而拯父老出諸水火,
爭國權以救危亡,
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
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
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
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
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
此男素抱之志,
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yè)也!”
德國 哥廷根城
哥廷根大學
這里是德國格廷根大學的主校區(qū)之一
1923至1924年
朱德曾在這里學習過
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內
至今仍保留著朱德的注冊簿和登記卡
紙張微微泛黃、字跡仍清晰可辨
據哥廷根市檔案館館員
奧利弗·施羅爾介紹
在朱德當年的登記卡上
可以看到他登記的出生日期
最上面還具體記錄了他的出生地
“中國四川”
還附有朱德的照片
注冊簿上顯示
朱德留學時已近40歲
能夠在這個年紀
選擇社會學這門剛剛設立不久的專業(yè)
可見當時的朱德對拓展視野
了解西方工業(yè)國發(fā)展情況有著強烈愿望
哥廷根市檔案中
存檔著一份藍色封皮的小冊子
題為《中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冊中介紹了“五卅慘案”
及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
以及中國工人階級悲慘的生活狀況
闡述了中國人民反帝反殖民斗爭的意義
這是朱德向哥廷根的人們介紹中國
努力讓德國人理解和支持
中國革命的見證
俄羅斯 莫斯科
五一村公園街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
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國進步青年
尋求拯救中華民族之良方的軌跡
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的首都莫斯科
宛如巨大的磁鐵
使他們心馳神往
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1928年,由于國內白色恐怖嚴重
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共六大
移至蘇聯(lián)莫斯科舉行
莫斯科市南部郊外五一村公園街18號
有一棟三層建筑
這是中共六大會址
1928年,在中國人民飽受磨難的時候
在中國革命最艱難的關頭
來自中國各地的140多名中共代表
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在俄羅斯人民和國際組織幫助下
冒著生命危險,沖破重重險阻
遠涉萬里來到莫斯科
召開了中共六大
為什么一定要選在莫斯科
而不是在國內召開這次會議?
據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
副館長李守義介紹
首先是因為當時
國內白色恐怖特別嚴重
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大肆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
進入會址一樓大廳
順著白色大理石樓梯拾級而上
樓上會議大廳的上方
用中俄文字書寫著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的紅色橫幅
會址中還陳列著
中共六大的一批珍貴資料
包括大會通過的各項政治決議
以及手寫修改的
《中國共產黨黨章》等重要文件
和相關歷史照片
中共六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唯一的一次
在境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流逝
當年見證了中共六大召開的樓房
年久失修
2013年3月
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tǒng)一起見證
中俄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關于互設文化中心的協(xié)定》
的補充議定書
確定對會址進行修復
浴火重生的中共六大會址
面貌煥然一新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從播下革命火種的紅色足跡
到領航復興偉業(yè)的巍巍巨輪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書寫了
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百年來信仰堅定,初心未改!
來源: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