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美院2021年研究生畢業(yè)作品欣賞

洛陽黑白畫室
2021-6-06 22:44:07 文/沈靜宜 圖/丁辰逸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以下為2021年央美、清美、廣美
等美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
看完更期待今年本科生的畢業(yè)展了
話不多說,一起欣賞
2021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展參展研究生共436人,其中博士55人,碩士381人,線下展展出作品三千余件,涉及繪畫、雕塑、實驗藝術、數(shù)字藝術、設計、建筑、美術史論、藝術理論等多個領域。
在疫情那些隔離的日子里,似乎每個移動或靜止的人都帶著一個隱形的盒子?臻g上的限制,讓人們把關注點轉移到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上。對于我而言,隔離并不僅僅是與外界保持距離,而是一次對自我重新認識的機會。
《共同體—昏暗的皮蒂宮燈/閃耀的燈球》
作品將皮蒂宮(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美地奇家族宮殿)的宮燈與迪斯科燈球并置,使之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兩種不同的物象代表著不同時代、文化背景間的對話,看似截然不同的物象其內(nèi)在卻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和共性。兩種繪畫語言的運用造成的反差使畫面形成視覺上的張力。
《情侶》系列
現(xiàn)代社會的青年男女的現(xiàn)狀。蝸居城市的男女被無盡的物質(zhì)消費吞噬,精神世界很難找到一處可以棲息的縫隙。緊握住對方手的情侶,希望能從這個世界幸存下來...
《荒誕 2020》
《荒誕2020》是我在2020年最后一個月創(chuàng)作的,畫中的舞女來自一戰(zhàn)毒氣戰(zhàn)中舞女的形象,她們在歡快的舞蹈,不知道遠處即將行駛來的火車。我想用畫面中的緊張與歡樂沖突的這個氛圍來反映這個疫情期間,人類命運、情感和社會現(xiàn)實之下的矛盾沖突。
《一起跳舞吧》
在疫情最為嚴重之時,看到許多倒閉的店鋪,無人的街道,開始關注店鋪開張時商家為了吸引人群,活躍氣氛的跳舞氣模,因為從它們身上感受到了一種樂觀,所以很希望能做一個帶給別人快樂的作品,只愿所有行業(yè)中忙碌著的人們在口罩之下多為笑臉。《蜜罐》
作品關注于當下時刻環(huán)繞在我們周圍卻無法被看的數(shù)據(jù)流、存在于各種生活場景,但往往被輕視的公共WIFI熱點,安全,以及在當下人機交互美學界面影響下的移動端APP所掩蓋的背后通信邏輯。
《花園分岔的小徑》
博爾赫斯在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中用一則謀殺故事構建了一座時間的無形迷宮,描述了這個迷宮中的一條“小徑”。裝置作品將再現(xiàn)這座“花園”,觀眾在其中得以窺視無限分叉時空中的關于自己的另外的“小徑”。裝置為三面墻及墻上的門圍合而成,觀眾站立于門前,通過貓眼可實時看見自己的背影與其他兩扇門前的觀眾處于同一空間平面。并在虛擬窗戶內(nèi)看見鄰近觀眾的貓眼畫面,“看”與“被看",依次循環(huán)。《你為什么如此不安》
我們處在整個世界的大磁場之中,一種微妙的控制關系存在著,我們控制著,也在被控制著…《心流》系列
以邊廓清晰卻不可識別的意象作為畫面元素,依據(jù)直覺任其涌動。各元素相互延展、自然生發(fā),呈現(xiàn)出漩渦式的色彩和流動的線條,從而使作品脫離觀念的抽象和敘事的具象,在思緒的流淌中,在實與虛、真與幻的模糊中,來表現(xiàn)物我兩忘、心靈神馳的沉浸狀態(tài)。
《靈泊》
我用虛化和殘缺的神的形象和我自己雙手來表現(xiàn)這種精神無所寄托的虛無感,銅版低效笨拙的刮刻與扎點更強化這無力感。也許理性法則將意義遮蔽的迷霧終將散去,但那需要我們不昧因果,如實觀照,用本心去感知世界,進而重新發(fā)掘世界的魅力與“意義”。《克爾白》系列
圓環(huán)這一立體圖形是建模軟件中最基本的的一個圖形之一,且沒有棱角沒有始末自身卻有著一個無限的空間關系;A且神秘。每一個單獨的部分都是以紅環(huán)為出發(fā)聯(lián)想說明“沒看見的不等于不存在,不理解的不等于不合理!边@一個人化的世界觀及宇宙觀。平面與空間的視覺轉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的不同營造出的不同視覺體驗。《菌落·共生》
在作品《菌落·共生》中,意圖通過實體與光影相結合,呈現(xiàn)由細胞個體聚集共生而形成的細胞菌落狀態(tài)。光線穿透細胞狀的亞克力,將其投射在向外蔓延的枝狀網(wǎng)絡上,它們在密集的、互相依賴的群體中微妙地互相反應、協(xié)調(diào),使其看似一個巨大的怪異生物。《螢光呼吸》
作品源于爆發(fā)疫情的特殊時期的思考。我將能夠體現(xiàn)生命最自然、本能形式的“呼吸”,通過感知智能設備采集獲取人體數(shù)據(jù),用“光”作為信息可視化的傳播媒介,在可佩戴裝置作品中進行融合與呈現(xiàn),裝置的造型從自然生命形與態(tài)的三個階段中解構、轉化,以此完成我對“自然”的闡釋。
《虛擬水族館》
畢業(yè)設計作品《虛擬水族館》來自一套優(yōu)化白血病患兒住院體驗的系統(tǒng)設計,該系統(tǒng)通過對白血病患兒的走訪與分析,將游戲與空間體驗設計結合。《生長的空間》
孩子們總是喜歡玩沙子或粘土,因為這兩種材料除了有著豐富的觸感外,關鍵是它們本身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滿足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樂高玩具也有著超強的可塑性,并且由簡單的元素就能創(chuàng)造出復雜的形體。利用這些物品的特性,設計出簡單的構件,通過構件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空間變化,建構過程可以由孩子們與成人配合,搭建出屬于自己的游戲場所。
《觀系流動》
這件作品用光來隱喻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光透過玻璃在墻面上形成擺動的水波紋般的動態(tài)關系網(wǎng)絡。當作品前的觀眾增加時,光影會隨之增強。擺動的光帶著投射的影,光影交匯的瞬間引發(fā)我們對關系的反思。
《海藍天藍》
在藍色無盡的深邃里,能夠承載所有過往的回憶、現(xiàn)今的焦慮和未來的期許。它是輕薄潮濕的空氣,是呢喃翻騰的浪花,是不存在的避風港。
《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
“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是一種處世哲學的方式、態(tài)度。我們自身又何嘗不是一座塔,在世間百種“縫”中生存。反向來說,我們的心是否對世間的客觀存在,予人予物留的空隙又有多少呢?無論身處何處何位,于己于人,虛己待世。《安西回想》
記憶在潛意識中徘徊,形成一種似真似假斑駁交織的夢境,昔日繁華之后,洗盡鉛華的痕跡,在此刻碰撞出回響。安西是夢中故鄉(xiāng)的回憶在新疆這片熱土綻放。
《戲游書山——圖書館設計》
現(xiàn)代主義建筑強調(diào)功能、視覺和技術使得人與建筑的關系逐漸疏離。人在游戲的互動參與之中能夠獲得身體感知與精神建構,在建筑空間之中游戲概念的引入能夠滿足人的身體感知與情感需求,拉進人與建筑的關系。《新冠疫情記憶館》
以2020年新冠疫情這一公共衛(wèi)生事件為空間紀念對象,以事件各個階段對于人們心理狀態(tài)所造成的影響為空間序列設計的依據(jù),并以空間的方式重現(xiàn)。
《東便門市民休閑廣場》
在對北京東便門地區(qū)及外城深度調(diào)研的基礎上,本設計希望能夠保留東便門節(jié)點的歷史文化記憶和內(nèi)涵,同時為市民開辟小型的休閑活動場地,為兒童提供更多綠色城市空間,增加街區(qū)活力。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主辦,共有200名碩士畢業(yè)生參加本次展覽,展出作品1000余件。6月8日線上畢業(yè)作品展也將正式上線。(目前清華美院只公布了陶瓷藝術設計系和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的作品。)
《喜上花開》
設計作品以“喜上開花”為主題,將傳統(tǒng)抽紗工藝與現(xiàn)代視覺符號相結合。《人間草木》
作品以線為主體,表達山巒、湖泊、溪水、植物等帶給作者的感受。
《第一束光》
都市年輕人在極限的房價下生活在很小的租住空間內(nèi),人體在該類極限空間中與家居物品不斷不經(jīng)意的觸碰和互動,人與空間產(chǎn)生了更強的情感連結而感到更加無法分離。
《Metamorphoses》
Metamorphoses來源于拉丁文,出自羅馬詩人奧維德的作品《變形記》,傳達了一種變化和不確定性。從伊麗莎白時期的服飾中汲取靈感,碰撞幾何風格和未來風格。
《 內(nèi)·境 》《內(nèi)·境》系列依托服裝的視錯覺效果,為處于巨大的生活與社交壓力下的“社恐”人群,打造一個全新的、屬于他們自己的內(nèi)心秘境。
《TOMORROW》本系列包飾通過不同材料之間的搭配進行設計,再以色彩分為“采菊東籬下”和“坐看云起時”兩個小系列,希望能夠在生活中用包飾點綴自己的心情,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希望每一個明天的來臨能夠輕松愉悅。
《 M-U-P》
作品源于作者對于外星生命形成與演變的幻想。
上《 頌 》下《 浴火重生 》歌頌冰冷和熱烈,白瓷總是令人有一種奇妙的臆想,矛盾的自我糅合,經(jīng)歷水火相侵,得到一種就在腦海中夢幻感受。
《如隙》
《如隙》系列煮水器想借老匣缽本身特有的千燒百煉,歲月侵蝕的獨特美感“老物新用”,進行修復式再設計。
《東籬》作品中融入“編織”元素,結合紫砂竹編工藝,實現(xiàn)更豐富的穿插效果和立體感,在紫砂茶器上將竹編紋樣更藝術化體現(xiàn)。
2021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yè)作品展,展示了來自11個學院的1567名畢業(yè)生將以數(shù)年學業(yè)之積累,精心呈現(xiàn)一場視覺的盛會,再次于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qū)掀起一股藝術旋風。
《老教授的選修課》
《期待與發(fā)現(xiàn)》
《境·壹貳》
《萬水千山只等閑》
《三號線》
《逐夢—以夢為馬、同游與鯤、乘風共鵬》
《同舟共治》
《城市游弋》
《南瓜》
《徑》《冰之歌》
《眾芳壓枝入庭院》
《幾何藥膏系列》
《櫟·實》
“創(chuàng)·生”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研究生作品主題展,是由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主辦,旨在持續(xù)推介和展示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研究生最新優(yōu)秀創(chuàng)作成果的系列展覽。
《squeezing2》《溯2》
《男青年肖像》《格外的力量》《接觸》《午后的豐收》
今年的天美畢業(yè)展展覽匯集了8個學院16個專業(yè)1000余名本科生和200余名研究生的畢業(yè)作品,展示了天美青年學子充滿蓬勃生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不論是傳統(tǒng)專業(yè)范疇的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視覺傳達設計、產(chǎn)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環(huán)境設計等專業(yè)(方向),還是具有前沿性的實驗藝術學院各專業(yè)(方向),都通過各類藝術語言和展示媒介,表達了畢業(yè)生們在新時代語境下的藝術理想。
end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經(jīng)整理后發(fā)布,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