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誦讀】第六期

張家口學院
2021-7-12 19:35:12 文/沈雅雯 圖/馮英杰
自1921年誕生至抗日戰(zhàn)爭,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已歷經了革命的兩次勝利、兩次失敗和兩次歷史性轉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斗爭經驗。特別是自從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又經歷了長征的嚴酷考驗之后,中國共產黨不僅在組織上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實際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而且在政治上、思想上亦漸成熟。
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的同時,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和理論勇氣努力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構建,而且正確認識并科學地解決了有關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及未來中國政治走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最終確立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是共產黨人在走過艱難曲折的道路之后在理論上的高度升華。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在戰(zhàn)爭中,先進文化就是一種戰(zhàn)斗力,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就意味著無形而巨大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1940年9月,中共中央在《關于發(fā)展文化運動的指示》中明確指出:“應對全部宣傳事業(yè)、教育事業(yè)與出版事業(yè)作有組織的計劃與推行,用以普及與提高黨內外干部的理論水平及政治水平,普及與提高抗日軍隊抗日人民的政治水平。”“要把一個印廠的建設看得比建設幾萬軍隊還重要”,“要把運輸文化食糧看得比運輸被服彈藥還重要!笨箲(zhàn)時期,黨把實施抗日的國民教育政策作為發(fā)動群眾抗戰(zhà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對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持持久抗戰(zhàn)和鞏固根據(jù)地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文化藝術要堅持為抗戰(zhàn)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箲(zhàn)時期,許多文藝作品和新聞報道,都堅持了革命化、大眾化的原則,真實、樸素地反映了根據(jù)地軍民的戰(zhàn)斗和生活,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而對人民群眾發(fā)展生產和支持與參加抗戰(zhàn),起了積極推動作用。各根據(jù)地從實際出發(fā),糾正了以往教條主義和脫離群眾的弊病,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文化教育方式。這一系列務實舉措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愛國熱情。
總之,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歷史機遇,以自己政治上的高度成熟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及英勇抗敵的模范實踐,慨然引導抗日救亡,積極踐履民主訴求,自然贏得了廣大人民的信賴與支持,這當然也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力量勃興的根源所在。毛澤東早在1940年就高屋建瓴地預言:“在中國,事情非常明白,誰能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誰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在今日,誰能領導人民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并實施民主政治,誰就是人民的救星!
——《黨的歷史與黨的建設研究》
人民出版社
微信編輯|辛岳朋
視頻來源|黨委宣傳部
【張家口學院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微信號:zhangjkxy
投稿郵箱:2130472757@qq.com
聯(lián)系我們: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