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豐收時節(jié) 碩果累累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2021-9-26 23:35:58 文/倪菁 圖/倪明輝
吧~
秋分
23
AUTUMN
2021.09
秋,收獲的季節(jié)
節(jié)氣由來
秋分,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六個節(jié)氣,秋季第四個節(jié)氣。斗指己;太陽達黃經180°;于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交節(jié)。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農雖舊業(yè),其命惟新", 豐收,凝結起中華文明的澎湃力量。中國是農業(yè)大國,高質量是農業(yè)現代化的標志。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節(jié)日活動主要有以農民為主體、因地制宜、特色突出的文藝匯演與農事競賽,包括舉辦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
二候蟄蟲坯戶
“坯”是細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豐收的日子
今年秋分
也是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
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瓜果飄香,稻谷歸倉
一年的希望盡在眼前
此刻
許多農家人仍忙碌在金黃的田野里
祝賀你們的豐收
感恩你們的辛勞
分享你們的喜悅!
同時
我們應珍惜糧食
時刻謹記袁隆平爺爺的話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助力增產,厲行節(jié)約
保障糧食安全”
秋分養(yǎng)生
暖胃防寒
秋分以后,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故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煙戒酒,忌暴飲暴食。
飲食溫潤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霸锪顐巍保虼,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進補有度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jié),但秋分時節(jié)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秋分灸,除虛寒
眼下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而人體毛孔收縮,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癥也隨之多發(fā)。在秋分當令之時,借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yǎng)“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適量運動,輕松平緩
秋季養(yǎng)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fā)疾病。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后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郁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養(yǎng)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遠,心情愉快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秋分習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F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而來。由于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tǒng)。
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秋分·詩詞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秋風詞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何如當初莫相識。
往期回顧
◆聽我說貴州革命先烈故事——嚴金甡
◆師院人的中秋vlog
◆軍訓進行時 | 快來看看萌新們的風采!
①官方抖音
②官方微博
圖片來源 | 網絡
編輯 | 林玲玲
責編| 馬依祥
審校 | 黃毓曼
審核 | 陳佳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