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梵比畫室描畫“兩山”項目勞動者之美

深圳梵比畫室
2022-8-16 12:42:04 文/劉若熙 圖/賈曉紅
疫情以來,大家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多改變,雖說疫情總是反反復復,但相較于疫情爆發(fā)之初,我們的生活秩序整體還是回歸了平常,各行各業(yè)都在為抗擊疫情做好各自的努力,盡自己的一份力。
這也讓小編想起曾經(jīng)在一線參建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項目的工人!
他們曾在最危險的一線,不畏艱險,創(chuàng)造著奇跡,為抗擊疫情工作爭分奪秒,對于他們而言,這是工作也是責任,在完成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項目后,他們又立即投身到新的項目工作中,這份奉獻和勤勞淳樸更是值得我們敬佩。
很榮幸的是,梵比畫室得到了一個致敬他們的機會,管恩增老師受邀前去中建三局二公司工業(yè)公司為工友畫像,勾勒他們飽經(jīng)風霜的面龐,宣揚他們不畏艱險、甘于奉獻、勤勞樸實、敢闖敢拼的精神,表達對勞動者的崇高敬意。
“這是我第一次收到自己的畫像,當我第一眼掃過去的時候,覺得真是太像了,我非常激動”。當工業(yè)公司深圳簡上體育綜合體項目安裝工丁松林看到自己的肖像畫時,開心得合不攏嘴。
#
丁松林(安裝工)
今年53歲,在工地上打拼了30多年,他古銅色的臉上皺紋深深凹陷,但目光十分堅毅。
1月24日,正是除夕團聚之時,在老家湖北竹山聽到了火神山建設的消息的他,當晚便請纓參戰(zhàn),凌晨1點多與30多名工友驅車趕到了武漢,凌晨5點多到達現(xiàn)場。
“雖然每天只睡4個小時,我們都堅持著。”丁松林參與的病房密封工作是確保醫(yī)院內外生命線最關鍵的一環(huán),工期緊、任務重、責任大,他連軸轉工作了8天,確保了每處玻璃棉貼合都能發(fā)揮密封作用。
#
周濤(安裝工)
今年25歲,湖北紅安人,幾年的外地打拼已經(jīng)讓他比同齡人更顯成熟老練,但略顯黝黑的臉上仍然跳動著青春的色彩。
2月3日,聽聞火神山醫(yī)院維保團隊急需支援時,周濤一大早輾轉**和鎮(zhèn)政府,通過層層交通管制奔赴一線!拔译m然只是一個普通工人,但這個時候國家有難,自己的這把子力氣也能派上用場。”
在施工現(xiàn)場,周濤參與了負壓病房的加固工作。為保障病房能夠長久使用,他從前一天早上7點進場到第二天下午6點多,十幾個小時沒喝完一瓶水、沒顧上合一下眼!半m然是臨時班組,但是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配合非常默契。”憶起那段與大家并肩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周濤仍倍感光榮。
#
黃仲文(焊工)
今年39歲,曾在雷神山醫(yī)院項目進行鋼結構工程的焊接工作。從接到工作任務開始,黃仲文在雷神山“鏖戰(zhàn)”了9天時間,每天下午5點到工地,第二天的深夜11點才下班。
“沒有人逼我們這么拼命,但我們都很清楚,我們干的活是與病毒拼時間,讓醫(yī)院盡快全面投入使用,這是救命的工程”,他與工友一起,對鋼柱逐條焊縫、逐個施工檢查,后續(xù)檢測均順利通過,為搶救生命提供了保障。
中建三局二公司工業(yè)公司有上千名工人參與到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建設中。
他們一起毅然沖到危險的疫情最中心,承擔了集裝箱病房吊裝、縫隙密封、鋼結構焊接和后期維保等工作,筑造起了與疫情競速的“兩山”醫(yī)院。
于梵比畫室而言,我們見證了工人收獲畫像的喜悅,也油然而生一份對他們的敬佩之情。
此舉更是被人民日報、南方工報、新民晚報等媒體爭相報道。
-THE END-
梵比畫室VR全景
后海校區(qū)
蛇口校區(qū)
VANBE梵比畫室,始創(chuàng)于2003年。
是集中高考美術、成人美術、國際藝術預科、基礎美術、少兒美術、美術考級、墻體彩繪、私人繪畫作品定制、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書籍出版等領域于一體的專業(yè)美術特訓和教學研究的美術機構。
VANBE梵比畫室,作為國內較具影響力的美術培訓機構,一流的教學實力是發(fā)展的核心所在。VANBE梵比畫室?guī)熧Y團隊由全國美術高考狀元、藝術家、九大美院以及各大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