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圖案及寓意(08)

中國元素
2010-11-07 16:15:33 文/羅霞
鋪首
PU SHOU
它是獸面紋樣的一種,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huán),用于鑲嵌在門上的裝飾,一般多以金屬制作。它起源于史前人們對獸類的崇拜。漢代寺廟多裝飾鋪首,以作驅(qū)妖避邪。后人民間門扉上應(yīng)用亦很廣,為表示避禍求福,祈求神靈像獸類敢于博斗那樣勇敢地保護(hù)自己家庭的人財安全。
磬
中國古代宮廷打擊樂器。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紋,并鉆孔懸掛于架下,擊打傳聲。
清年間,乾隆因喜愛此樂器,命蘇州玉工制作了一百六十多枚碧玉特磬。其玉質(zhì)光澤,上面飾有龍紋。在皇帝朝會或典禮時,設(shè)在太和殿檐下演奏,其清亮之聲極其悅耳,聞?wù)邇A倒。
飛天
FLYING APSARAS
飛天是佛教天神,又稱香音神、天歌神、散花神。她能歌善舞。每當(dāng)佛在講話時他們就凌空飛舞,奏樂散花。她是敦煌壁畫上的重要裝飾形象。
中國的飛天形象是創(chuàng)作者高度想象力的結(jié)晶。她既不像雙肩長有巨大翅膀的西方天使,也不像駕著彩云的印度乾闥婆。她僅憑著兩條展卷飄揚的舞帶,展現(xiàn)出生動優(yōu)美的歌舞姿態(tài),在碧空中飄飄蕩蕩,任意翱翔。
PU SHOU
它是獸面紋樣的一種,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huán),用于鑲嵌在門上的裝飾,一般多以金屬制作。它起源于史前人們對獸類的崇拜。漢代寺廟多裝飾鋪首,以作驅(qū)妖避邪。后人民間門扉上應(yīng)用亦很廣,為表示避禍求福,祈求神靈像獸類敢于博斗那樣勇敢地保護(hù)自己家庭的人財安全。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磬
中國古代宮廷打擊樂器。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紋,并鉆孔懸掛于架下,擊打傳聲。
清年間,乾隆因喜愛此樂器,命蘇州玉工制作了一百六十多枚碧玉特磬。其玉質(zhì)光澤,上面飾有龍紋。在皇帝朝會或典禮時,設(shè)在太和殿檐下演奏,其清亮之聲極其悅耳,聞?wù)邇A倒。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飛天
FLYING APSARAS
飛天是佛教天神,又稱香音神、天歌神、散花神。她能歌善舞。每當(dāng)佛在講話時他們就凌空飛舞,奏樂散花。她是敦煌壁畫上的重要裝飾形象。
中國的飛天形象是創(chuàng)作者高度想象力的結(jié)晶。她既不像雙肩長有巨大翅膀的西方天使,也不像駕著彩云的印度乾闥婆。她僅憑著兩條展卷飄揚的舞帶,展現(xiàn)出生動優(yōu)美的歌舞姿態(tài),在碧空中飄飄蕩蕩,任意翱翔。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