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博物館”亮相北京國際設(shè)計周分會場 傳統(tǒng)文化與青年學子零距離

北京印刷學院
2021-10-01 17:52:15 文/石磊 圖/黃詩琪
9月24日-26日,北京市文物局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塵封多年的故事“裝進”電子數(shù)字屏幕,“裝進”炫酷的黑科技裝備,“裝進”流動的大篷車,打造成一座 “吸睛”的“流動的博物館”,駛進北京印刷學院,亮相2021北京國際設(shè)計周北京印刷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分會場,與莘莘學子們零距離親密接觸。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與北印學子親密接觸
博物館是歷史的寶庫,也是教育的寶藏,是學子們感知華夏文明、傳承文化自信的最好載體。教育部明確提出要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效果!傲鲃拥牟┪镳^”則是讓博物館“走出家門”,讓那些珍貴的記憶,得以穿越歷史的長河,越過光陰的山丘,悄然來到新時代生機勃勃的校園。
非遺項目體驗現(xiàn)場
在學校舉辦的“流動的博物館”活動中,學生們不再僅僅是參觀者,而是歷史的“講述者”。此次活動的最大特色是邀請學生化身“流動的博物館”的“文化講解員”,結(jié)合多種數(shù)字化新方式,為參觀的師生講解北京三條文化帶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通過他們的講述,從展陳到故事,從非遺到記憶,都變得更加有趣、有料、有溫度。同時也為文化帶上的文博知識,注入了新生代的靈魂。
學生志愿者為彭紅講述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歷史
活動期間,學校黨委副書記彭紅也來到展示現(xiàn)場看望慰問工作人員,并與現(xiàn)場的同學們親切交流。她表示,感謝北京市文物局給北印學子帶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讓同學們參與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內(nèi)涵,了解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帶兩區(qū)”文化中心建設(shè)。她希望同學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了解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中國非遺精神,讓我們的博物館活起來,讓我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活起來,讓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祖國大地鮮活起來。
同學們親手體驗非遺文化
“流動的博物館”還設(shè)立了皮影、毛猴、面塑非遺項目互動體驗區(qū)!耙惠喦镉稗D(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西山的金色秋韻,在惟妙惟肖的皮影戲里發(fā)揚光大;自帶北京城市名片屬性的毛猴,機敏活潑,是西山的精靈,也是文化的寵兒;精妙絕倫的面塑,彰顯著中華千年的智慧,演繹著“西山之巔 永定之耀”。每一個項目,都深深吸引著廣大學子,與非遺近距離對話。
傳承中國非遺精神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流動的博物館”是北京市文物局為助力“2021北京長城文化節(jié)”“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jié)”及“2021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jié)” 精心設(shè)計打造的具有創(chuàng)新科技特色的文化項目,通過多種互動方式將文化遺產(chǎn)“搬到”公眾身邊,讓公眾“零距離”地讀懂三條文化帶,也讓致力于“傳承弘揚印刷文明,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版文化“的北印學子,與歷史對話,與歲月暢談,與文化相逢,更好地助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來源:校團委 市文物局
編輯:何安怡
責編:慈妍妮曹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