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鐘》

藝術文摘
2016-10-14 05:58:15 文/馬詩云 圖/李浩宇
作品:《晚鐘》
作者:讓·弗朗索瓦·米勒
年份:1850年
材質:布 油彩
尺寸:55.5cm×66cm
館藏處:巴黎奧塞美術館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他出身于農民世家,幼年時便顯露出繪畫的天才,受到老師的鼓勵而立志學習繪畫。
這件作品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作品描繪的是一個秋天傍晚,伴隨著遠處教堂的鐘聲,勞作的一對農夫停止勞作,虔誠地祈禱。右側遠處,無垠的田野的邊緣,隱約可見一座灰蒙蒙的教堂。農夫與廣闊的場景融為一體。農夫的形象:粗陋、樸實,木納、癡呆,而農夫內心卻是純凈虔誠的,溫順善良的。日暮余輝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襯;畫家將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虛化,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傳出的“鐘聲”融為一體。
作品中濃郁強烈的宗教情感,這凝重圣潔的宗教氣氛,這莊嚴、肅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這深沉、悠遠、悲壯的詩意境界,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沒有在宗教境界修煉到一定程度,沒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沒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眾的繪畫技藝,是很難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杰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