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標五千拍賣喊數(shù)十萬 藝術(shù)品拍賣三大花招

拍賣
2010-11-08 18:18:39 文/沈靜宜
業(yè)內(nèi)資深人士揭露重慶個別拍賣公司三大騙人花招,有時還有畫家或畫家家屬參與炒作虛高價位
近日,記者走訪了幾位業(yè)內(nèi)資深人士,了解到了重慶藝術(shù)品拍賣中存在的三大花招。
花招一 收購贗品標出天價牟利
按照常理,拍賣公司應有一
批具有一定鑒定實力、熟悉市場的專家作藝術(shù)顧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但目前重慶有個別拍賣公司不但沒有藝術(shù)顧問,而且還“真品贗品照單全收”。
據(jù)某資深人士透露,目前重慶書畫拍賣市場,個別拍賣公司名家字畫70%以上的拍品都是贗品!芭馁u會上的作品,的確不可能百***的全部是真跡,藝術(shù)顧問也會看走眼,有些的確是拍賣公司不具備鑒定能力,但有些卻是拍賣公司故意放棄鑒定,從中牟取暴利。”該人士稱。
2005年1月,重慶已故著名國畫家蘇葆楨的兒子蘇甦來到一個拍賣會現(xiàn)場。據(jù)他稱,該次拍賣會上,有一幅落款為“蘇葆楨”的立軸《竹鵲圖》是贗品。近期,蘇甦再次來到某場拍賣會,他向記者介紹:“這場拍賣會上6幅落款‘蘇葆楨’的畫全部是贗品。”
重慶收藏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范涌泉告訴記者:一幅落款為“傅抱石”的假畫,在一家畫廊標價5000元,幾乎無人問津,而在近期的一次拍賣會上,卻突然以底價數(shù)十萬元的身價出現(xiàn)。
近期,本報曾報道了一幅落款為“蘇葆楨、郭克、成聯(lián)輝、方鳳富”的國畫《萬朵紅霞春意鬧》,在一場拍賣會上以50萬元的天價出現(xiàn)的消息后,隨即被該畫原作者之一的老畫家方鳳富和郭克公開指認,聯(lián)手打假。據(jù)說這幅畫此前曾被幾家拍賣公司一致認定為贗品,但不知何故又公然出現(xiàn)在拍賣會現(xiàn)場。
“由于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拍賣行為,所以一些拍賣公司索性大量收購贗品,標出天價,收取手續(xù)費,既吃買家,又吃賣家。”一人士稱。
花招二 勾結(jié)畫廊請“槍手”造假
按照正常經(jīng)營渠道,應該是賣家將藏品送交拍賣公司,再由拍賣公司組織拍賣。但目前重慶個別拍賣公司卻“另辟蹊徑”,與鄭州、西安、成都等地的畫廊合作,由畫廊組織貨源,受托拍賣。由于拍賣公司對藏品不負責鑒定,因此一些拍賣會成為贗品集中銷售的“合法”場所。
2003年7月,市民王先生在本市一次拍賣會上,花3.08萬元買到4張分別署名晏濟元、閻松父,王先生請晏濟元的兒子晏秉正和晏濟元本人過目,晏氏父子都否認這張畫是真跡。后來,經(jīng)過鑒定,王先生發(fā)現(xiàn)這些畫全部是某書畫社請“槍手”制造的贗品,然后委托拍賣公司拍賣的,最后該書畫社退款2.3萬元。
2004年,陜西一畫廊老板組織了一批畫,與重慶一家拍賣公司合作拍賣。在拍賣會現(xiàn)場,一個名叫曾天舒的書畫收藏愛好者勇敢地站出來打假,據(jù)說他在場外打出了“80%%是假貨”的牌子,不過很快被警察帶走。不過,在這場拍賣會上,市民李先生就是“不信玄”,以12萬元的代價買進張大千等大師的9幅名畫。拍賣結(jié)束后,李先生請四川美術(shù)學院教授鑒定,結(jié)果被認為是假畫。李先生隨即向法院起訴,根據(jù)有關(guān)法規(guī),拍賣公司對拍品不承擔瑕疵等擔保責任,因此拍賣公司對拍品的真?zhèn)尾回摲韶熑危Y(jié)果李先生敗訴。
花招三 聯(lián)手畫家炒作虛高價位
隨著收藏品市場的走熱,藏品升值成為可能,但有些作品價格卻高得離譜。
記者查閱了重慶國畫大師馮建吳在國內(nèi)大型拍賣會上的成交記錄,最高的為去年成交的一幅精品《品茗圖》,8個平方尺成交價19.8萬元,卻拍出40多萬元的天價!斑@個價格的確讓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看不懂!币晃毁Y深拍賣人士對這個價格表示懷疑。據(jù)悉,目前蘇葆楨的作品,單幅價格也已達到了60萬元。
重慶老牌書畫經(jīng)銷商淳輝閣去年下半年曾約見記者,他當時聲稱“針對近期本地書畫市場虛高的價格,要‘平抑物價’”。淳輝閣負責人近日告訴記者,蘇葆楨、晏濟元、馮建吳是重慶價位最高的3位書畫家,這些畫家中等質(zhì)量作品的市場流通價一般是蘇葆楨每平方尺8000元、晏濟元7500元、馮建吳6000元,但在近期重慶舉行的一些書畫拍賣會上,蘇葆楨每平方尺被拍到4.8萬元,晏濟元和馮建吳的價位也達到1.4萬元和1.6萬元。
記者問:“目前重慶本土國畫作品的最高真實成交價能達到多少?”得到的回答是“不超過20萬”。
“一些單位或個人通過運作,拉高畫家價位,已影響到整個書畫市場!币粯I(yè)內(nèi)人士稱,書畫經(jīng)銷商之所以公然站出來聲稱“平抑物價”,其實質(zhì)是過度操作,將導致買方和中介無利可圖。
其實,炒作價格并非只是拍賣公司的單方面行為,有時還有畫家或畫家家屬參與運作。一幅著名畫家的精品如能亮相拍賣會,必定提升檔次,而畫家或家屬與拍賣公司暗中達成一致,拍賣會上由自己人舉牌,然后少付,或不付傭金,這樣一來,既提升了拍賣會的人氣,又炒作了畫家。
拍賣公司包賺不賠
據(jù)重慶收藏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范涌泉介紹,從2002年9月重慶第一場藝術(shù)品拍賣會舉行至今,收藏品拍賣公司已達十多家,我市的拍賣場次已與其他地區(qū)一樣,基本形成了春季拍賣和秋季拍賣的格局。
但是,無論拍賣成功與否,拍賣公司都是包賺不虧的。
范涌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目前一次中等規(guī)模的書畫拍賣會為例,如參拍作品為300件,一般每件拍品起碼收取100元圖錄費。如拍賣成功,拍賣公司還要向買賣雙方各收取10%的傭金,如果流標,賣家還要支付3%的流標費。如果300件拍品標的為300萬元,即使拍品全部流標,也有9萬元的利潤。而拍賣公司的支出主要有約1.5萬元的圖錄印刷費,兩天五星級賓館場租費約1.6萬元(有些拍賣會在國畫院或一般賓館舉行,費用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