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繪畫

中國繪畫史
2010-10-29 15:17:00 文/石磊
康熙末年至嘉慶年間,隨著政權的鞏固、疆域的統(tǒng)一、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繁榮,出現(xiàn)了所謂"康、乾盛世"。繪畫也變得更加活躍,名家輩出;适曳鲋驳膶m廷繪畫的內容和形式都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尤以人物畫的成就最為突出。南方的揚州,由于商業(yè)的發(fā)達和交通的便利,許多畫家集中于此賣畫為生,形成了揚州畫派,其代表畫家被稱為"揚州八怪"。他們繼承四僧及先賢傳統(tǒng),以革新的面貌出現(xiàn)于畫壇。常以四君子等花卉為題,抒發(fā)性情,手法上采用了水墨為主的多種手段,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對后世直至今日,都有深遠影響。
清中的山水畫 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于揚州地區(qū)的一些職業(yè)畫家,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般指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畫家還有華喦、高鳳翰、邊壽民、閔貞、李勉、陳撰、楊法等人。由于人數眾多,故有"揚州畫派"之稱。其實,揚州畫派諸家在藝術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處:首先,由于他們大多都出身于知識階層,雖有人任過小官,但最終都以賣畫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畫抒發(fā)不平之氣;其次,他們都注重藝術個性,講求創(chuàng)新,強調寫神,并善于運用水墨寫意技法,畫面主觀感情色彩強烈,并以書法筆意入畫,注意詩書畫的有機結合。這些因素使得他們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潮流,以標新立異的精神給畫壇注入生機,并對后世水墨寫意畫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清中的山水畫 宮廷畫家
清代宮廷繪畫,以康乾兩朝為最盛。出現(xiàn)了一大批著名畫家,有專在內廷所設畫院機構供職的宮廷畫家,也有兼任官職的大臣畫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畫家。各自以不同的技藝受到皇室的重用?滴跄觊g有焦秉貞、冷枚、崔□、唐岱等人,乾隆年間有丁觀鵬、金廷標、姚文翰、徐揚、汪承霈、張宗蒼等人。還有一批外國傳教士畫家,以郎世寧為代表。他們日常所繪的主要題材有:描繪帝后及皇家、大臣等上層人物的肖像畫;表現(xiàn)宮內生活場面的宮廷生活畫;紀錄當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紀實畫;裝飾宮廷用的山水畫及花鳥畫等。院畫的形式多種多樣,人物有工筆重彩和白描兩種畫法,花鳥畫也有工筆和沒骨兩法,山水則宗四王一派,另外,中心合璧的畫風也風靡一時,唯獨水墨寫意畫沒有傳播...
清中的山水畫 其他畫派
(一)丹徒派
乾、嘉年間,在江蘇鎮(zhèn)江地區(qū),崛起了一批畫家,他們不同于金陵八家,也沒有陷入婁東派的窠臼,而是自辟蹊徑,自稱一派,畫史稱為"丹徒派"、也稱為"京江派"、"鎮(zhèn)江派"或"東江畫?quot;。其代表人物為張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