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服文化--冕服和十二紋章簡介

漢服文化
2010-10-29 13:15:12 文/張梓涵
冕服是中國歷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裝,用于祭典。冕服為玄衣纁裳,即青黑色的上衣和赤黃色的裙子,象征天地的顏色。穿冕服時佩戴冕冠。
冕冠服裝樣式
冕冠分解介紹:
延 最上面的木板,又稱冕板,前圓后方,象征天圓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應(yīng)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傾斜之勢,即有前俯之狀,象征國王應(yīng)關(guān)懷百姓的含義,冕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旒 liu2 冕板兩端下垂的玉串。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
帽卷 即帽身,圖中沒有標(biāo)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里裱朱色紗做成。
玉笄(ji1) 插在帽卷兩邊的紐孔中,用于固定頭發(fā)。
武 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鑲成。
纓 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絲繩,在頷下系結(jié),用于固定。
充耳 纓上左右各一塊的黃玉,懸掛于兩耳邊,象征君王不能輕信讒言。
天河帶 冕板上垂下來的一條紅絲帶,長度可以垂到下身,圖片中沒有畫出來。
冕服服裝樣式
冕服分解解說:
交領(lǐng)右衽 漢服標(biāo)準的領(lǐng)口式樣,外觀如英文y。右衽指領(lǐng)子系向身體右邊。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為異族或死者的樣式。
袂 袖子
大帶 由絲織物制成的腰帶
革帶 由皮革制成的腰帶
蔽膝 如圖從腰帶垂下的衣物,因為用于遮蔽膝蓋而得名。
赤舄 如下圖,與冕服配套的鞋子。
十二紋章介紹
“十二紋章”就是以十二種固定的文飾,或畫、或織、或繡在天子及諸侯的官服上。一種文飾稱為一章,并以飾章的多寡來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個含義。十二紋章來源于古代華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是中華皇權(quán)的神圣象征。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
山-取其穩(wěn)重;
龍-取其應(yīng)變;
華蟲(一種雉鳥)-取其文麗;
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后來在其中繪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潔凈;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養(yǎng);
黼(斧形)-取其決斷;
黻(常作亞形,或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