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莫奈等一眾畫家,是怎么搞顏色的?

藝術說一說
2022-3-01 09:59:00 文/孫浩楠 圖/周蕊琪
▼
殘奧會馬上就要開始啦!
我們在和憨憨的冰墩墩告別后,馬上又要迎來另外一個小可愛:雪容融。
在雪容融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大面積的紅色,這種紅色,代表著喜慶、熱鬧與祥和。這是顏色與燈籠元素的結合,所帶給我們的感受。
但如果只有單一的顏色,你又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同樣拿紅色舉例子:
第一眼看到這種紅,我們會覺得它特別有力量,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感受傳遞通過眼球傳遞到人們的思想里,絕對不用帶半點兒思考。
為什么說不用思考呢?在文化的影響下,因為我們國旗的顏色是紅色的,國人很有可能看到紅色,就會想到我們的國家,就會覺得有力量、振奮人心。
所以,顏色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它其實是會說話的。
那更復雜的顏色,它會說些什么呢?
我們可以拿一些畫作的顏色,來作為示例。
雖然紅色在這幅畫中占比極少,但是這紅色,卻極具力量,就是像太陽每日會照常升起,無人可以阻攔,是一種很穩(wěn)定的力量。
可能你不同意我所說的,覺得《日出·印象》非常恬靜不具備任何力量,那我們可以試著改變一下《日出·印象》的顏色,而恰巧這“日出紅”在其中,還有一個很奇妙的視覺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把它調成黑白,畫中的“日出紅”就消失了。(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自己用濾鏡試一下)
這時候,再看這幅畫,確實十分恬靜,一種駕著輕舟在平靜的水面上飄飄蕩蕩的感覺,沒有任何一絲的力量感。
當你嘗試不斷在這幅畫的黑白與彩色之間切換,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感受到那股紅色如這幅畫的名字一樣具有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舉一個極端一點兒的例子,有個美國的抽象派畫家,叫馬克·羅斯科,他的很多畫作,就是一種顏色的宣泄,利用顏色本身的能量,去傳達作者的情感。而紅色是羅斯科最愛的顏色,也許是紅色所具備的力量感,正好是羅斯科所想傳達的。
羅斯科的紅色畫作,多盯一會兒,就感覺像有一記重拳擊中心臟,心臟因為供血不足,而加速跳動時的力量感。
我們再拿莫奈的畫來看一下其它的顏色。
這幅畫中的人物,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莫奈一生只畫她一個女人。
莫奈是個色彩大師,所以通過這幅畫的顏色,我們就完全可以看出,莫奈妻子在莫奈心中純潔無瑕的形象,同樣也能反映出莫奈作為一個男人的浪漫。
那是因為這幅畫,莫奈所選用的主色調,是那種比白色,更灰更粉一點的,如傍晚時的流云——“流云白”。再配上,十分浪漫清新的藍色和綠色,甚至于,底部草的顏色都選用的是浪漫清新的。
顏色在說話,顏色本身所具備的能量,幫助莫奈更好地在傳達他的愛意和塑造莫奈妻子的形象。
我知道,你現(xiàn)在肯定說,我吹得越來越神了,本來這幅畫的內容就是一個清新浪漫的場景,所以我這樣說,是給讀者造成了“浪漫”的錯覺。
那我給你支個招,你用手把這幅畫蒙住,只看右邊所提取出來的色塊,當這些顏色搭配起來,我想你肯定能夠感受出,顏色在給你傳達的清新浪漫感。
這幅畫,也是莫奈所畫,埃特爾塔的懸崖,畫的內容不帶任何情感,只是一個風景。但我們其實也可以通過顏色的選取和搭配,去聽見莫奈心中的聲音。
首先是這天空的藍色,就透露出一股“令人向往”的感覺。
近處海的顏色,在除了在表現(xiàn)光影之外,略微感覺有些兇險,洶涌澎湃。濺起來的波浪,卻依舊是類似天空的藍色,仿佛水花都是“自由自在”的。較遠處的海是泛著綠色的,令人神往。海崖上面的光,極其亮麗,而背面的陰影部分在本身“海崖灰”的基礎上還帶著一些“海水藍”,甚至于說是五彩斑斕的。
這些顏色所傳達的能量,我覺得一些四字詞語可以很好地描述——“自由自在”“令人向往”“即刻出發(fā)”。
當我們感受完了顏色,我們再去看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莫奈40來歲時(那時他的第一任妻子已經離世了),他開始擴大他的旅行范圍,時常往返于法國的海岸和一些美麗的景點,后來直接開始周游列國,那時的他,在尋找美,也在尋找自我,尋找生活的樂趣,經常都是“即刻出發(fā)”的。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另外一個色彩大師,梵高。
這是一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梵高的畫作,所有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人,也許都會覺得略感混亂,星空中有個大大的波浪,但是這個波浪卻非波濤洶涌,盡管它幅度很大,卻感覺安靜且溫馨。
這種安靜和溫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梵高所使用的顏色所帶來的。
很多人說這幅畫有仿浮世繪《神奈川沖浪里》,這畫上的波浪幅度也確實比較一致。但是波浪幅度同樣的它們,卻傳遞出不同的力度,《神奈川沖浪里》力道強大,仿佛可以推翻巨型船只。而《星空》,卻溫柔如故鄉(xiāng),仿佛要催你入眠,一種微微的孤獨感悄悄沁入。
尤其是那主要的藍色,感覺像小時候的夜晚,與世無爭,內心翻涌蘊藏力量,但這力量卻不會爆發(fā)出來,它很低調。
梵高的孤獨感,和吃了藥物的安定的情緒,就在這藍色和黃色的變幻之間,慢慢地,傳遞給觀者。
可能關于此畫的創(chuàng)作故事太為人熟知了,大家都知道這幅畫的悲情色彩,那么看到這幅畫時可能下意識都朝著孤獨那方面去想了,沒有說服力。
那我們再另選一幅梵高的畫作來。
現(xiàn)在,我們分開來看一下這幅畫的顏色。
樹上和地上的顏色是差不多一致的,棕色、黃色和綠色,這是在生活中眼睛能夠看到的秋天顏色。
這幅畫中的棕、黃、綠,傳遞出的能量,是孤獨與落寞。這種感覺,就像這畫上的行人,不算少,來來往往,卻沒有絲毫的熱鬧的跡象,行人們各自獨立,匆匆走過,不會再回來。
也許是因為“秋葉棕”枯萎飄落凋零,不論在哪個國家,這些元素與色彩都是都是帶著離人的哀愁的,那我們再來看一下另外一處——天空。
天空的色彩,是一些像是石青色的顏色,近處是有些黑青色,黑云壓城,而遠處,卻是加上了更多的白色。這天空的顏色,也是透露出一種孤獨與落寞。
也許光是文字,很難讓人感同身受,那我們把這天空換成上面那幅莫奈的《埃特爾塔的懸崖》的天空看一下。
換了一個色調的天空,這畫仿佛就豁然開朗起來了。在這兩種情況的對比下,我想你一定能夠體會到原本畫里面的那種孤獨感了。
所以這幅畫的顏色,都悄悄地在你耳邊跟你說著“落寞”與“孤獨”。
最后,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這幅畫是一個叫居丹的人畫的,畫的是一個海難事件。
畫面的內容不言而喻,是兇險和壓抑,而這幅畫的顏色,也同樣是在訴說壓抑、悲壯和兇險。
我們可以看到從畫中提取出來的顏色,幾乎都是暗色系的,即便是在畫中我們眼睛看到的白色,實際上也是泛著灰的。
風沒有顏色,但是畫家用一些較為黑灰的顏色去描繪背景,就讓人感覺有一股“風暴灰”一直在畫中刮著。
同樣,還是用之前的那個方法,用手遮住畫,不去看畫的內容,光是看這幅畫的提取出來的顏色,都是能感受到那種兇險與壓抑的。
▼
顏色會說話;顏色能夠傳遞能量;顏色能夠使畫所想表達的內容、畫家所想傳達的情感,更好、更直接地被人感知。
不僅是在畫中,不論是在哪里,善用顏色都能夠更好地傳遞理念、情感、態(tài)度和思想......
甚至是你自己。
那么你們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呢?(評論區(qū)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