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芬國畫作品欣賞

國畫欣賞
2019-5-25 11:15:40 文/龐曉雪 圖/董翔宇
張大千曾稱其為現(xiàn)代嶺南唯一國畫家,
無與敵手。
他的山水、仕女、花卉,
不拘一格,隨手即成,
天才橫溢,別饒佳趣。
除了繪畫作詩,
他還能在一個欖核上刻上二百漢字,
并善刻竹,
是廣東近代多才多藝的
藝壇多面手。
書法則學(xué)李北海、
此外私淑譚云波的人物寫法。
鄧芬(1894--1964年)字誦先,號曇殊,別署從心先生,廣東南海人。幼年即聰慧異常,詩文詞過目成誦,書、畫、音樂,到手即精。除了繪畫作詩,他還能在一個欖核上刻上二百漢字,并善刻竹,是廣東近代多才多藝的藝壇多面手。書法則學(xué)李北海、此外私淑譚云波的人物寫法。
鄧芬幼年即聰慧異常,
詩文詞過目成誦,
書、畫、音樂,到手即精。
6歲時師從董一夔,
學(xué)習(xí)山水人物,
復(fù)師張澤農(nóng),
學(xué)習(xí)山水花鳥,
不但繼承張的技法,
而且青勝于藍(lán)。
除善畫花卉外,還擅人物。
畫鳥雀,三幾筆就生氣蓬勃,
意趣生動,
故有鄧芳三筆雀之稱。
1900年前往上海,
更參觀南洋勸業(yè)會,
1910年就讀于南京暨南中學(xué)。
1911年8月從上;氐綇V州。
1921年,廣東省省長陳炯明在
廣州舉辦全省第一回美術(shù)展覽,
高奇峰積極地促使鄧芬參加,
由此聲名鵲起。
葉觀一所撰后畫中九友歌,
將其與齊白石、溥心畬、黃賓虹、
夏敬觀、吳湖帆、馮超然、
余越園、張大千同列。
1943年,畫家鄧芬
在其《自畫像》上題詩:
華燈低照畫屏風(fēng),人面真能借酒紅。
已拚死生畀豺虎,何須得失問雞蟲。
年居麗日當(dāng)天午,秋遣繁霜入鬢中。
叢菊細(xì)看吾淚在,萬方多難苦甘同。
最后兩句,實與杜甫《秋興八首》中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心境一脈。
其時正值抗戰(zhàn),萬方多難,
既道出了山河破碎風(fēng)雨飄搖的家國景象,
也映照其狂傲不羈,冷暖浮沉的前半生。
512d189c4073840086e6405c5556"/>
鄧芬終究躲不過這厄運。
題詩前一年,
避兵港澳的鄧芬與梅蘭芳、薛覺先等
被迫北上參加廣州觀光團,
翌年無奈再入偽華南美術(shù)協(xié)會,
苦沾漢奸之名。
鄧芬早年與汪精衛(wèi)有舊交,
汪對鄧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汪偽時期,
汪精衛(wèi)請鄧芬赴南京為官,
鄧芬拒絕;
汪精衛(wèi)又送錢物鴉片,
命鄧芬作畫、書法各四幅,
作為賀禮送給日本天皇。
鄧芬無奈照收,一個月后玩 失蹤,
半夜化裝出走到小村避難
-所收之物一律封存。
袖里清風(fēng)常在,
只愛書畫詞曲度今宵,
鄧芬的瀟灑風(fēng)神自小而然。
鄧芬生于羊城望族世家,
少時常看長輩賓客賦詩寫畫、
詞曲酬唱,
加上天韻高逸,
早早悟得文人四友之道,
未及弱冠便自視非常。
惜父親早逝,
家道從容不再,鄧母又為側(cè)室,
自不待見于門庭。
鄧芬狂傲落拓的性格始成,
開始孤身遠(yuǎn)游,囊中不挾余財,
或數(shù)月或數(shù)歲方歸。
期間鄧芬遍交名士、美人、游俠、豪富、
優(yōu)伶、舞姬、屠沽之輩,無分貴賤。
因其讀書多,
能文章,巧詞令,
又嗜酒,每到一處,
朋儕相邀,必傾樽暢飲,
縱說上下古今,
論人評藝,娓娓不倦。
且鄧芬能急人之急,慷爽不吝。
鄧芬平素并無藏畫,
若非囊中苦澀,不肯下筆。
一次募捐,
鄧芬提筆認(rèn)捐500元,比富豪更豪。
實則當(dāng)時鄧芬經(jīng)濟拮據(jù),
根本無法兌現(xiàn)。
數(shù)日后有人求畫,
鄧芬開價500元,
遂將潤例悉數(shù)捐出。
而有時豪賈求畫,卻久久不為下筆。
鄧芬居澳門時,
常在茶肆見一日本浪人穿梭其間,
出售自繪《春意圖》。
某日鄧芬給其10元港幣購得,
待浪人走后即焚畫,
并說:此人太可憐,辱沒畫界,應(yīng)加同情。
狂士風(fēng)尚管窺一斑。
鄧芬繪寫人物工意參半,
常先寫頭部輪廓,胸部次之,
再到腳部衣紋
衣紋多用折蘆描,
運筆時手指轉(zhuǎn)動筆桿,令其沉實,
間或兼用高古游絲描橄欖描釘頭描等。
然后以濃墨整理畫面,補景放置最末。
鄧芬的人物畫延續(xù)傳統(tǒng)題材,
又見時代因素。
1964年9月10日,鄧芬逝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