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愛理工科的她,卻與中國畫有一生的不解之緣

國畫欣賞
2019-5-23 10:39:34 文/羅蓉蓉 圖/紀悅心
很多人問我,
你畫的畫這么淡雅,
個性是不是也很文氣?
我說不是,
我年輕的時候可是很活躍的,
打球、跑步樣樣都會。
現(xiàn)在80多歲了,
當然跑不動了,
所以看起來才安靜點。
——杜曼華
擅長也熱愛理工科的她,
因為一次又一次的陰差陽錯,
開始了她一生與中國畫的不解之緣。
杜曼華:浙江紹興人,1935年生于上海,擅長中國畫。1959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yè),留校執(zhí)教至退休。歷任浙江美術(shù)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學院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花鳥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省女花鳥畫家協(xié)會主席、浙江省政協(xié)詩書畫之友社理事、浙派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杭州吳山書畫院副院長。作品多次全國獲獎并被收藏。
|與中國畫的不解之緣
杜曼華的中學時代在上海的
一所教會中學度過,
相比概念中女生的文科特長,
她卻擅長也熱愛理工科,
對幾何圖形特別感冒,
當年的夢想是報考
同濟大學的建筑專業(yè)。
誰知道陰差陽錯地就順利
考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中央美院
華東分院(現(xiàn)中國美院),
她當時的感受卻居然是難過了好久,
學了一年,還想著退學。
這一年里學素描、練基本功,
到了大二分專業(yè),身體棒、
空間理解力強的她想要
走向雕塑路途,
卻又一次陰差陽錯地
分到了中國畫專業(yè)。
當時我什么也不懂,
不知道中國畫要學什么,
也不知道中國畫好在哪里。
有一次走進國畫系辦公室,
方增先先生正在創(chuàng)作《粒粒皆辛苦》,
我就站在一旁看,
覺得這樣的創(chuàng)作也挺好的,
就去了國畫系。
就是這一次又一次的陰差陽錯,
開始了她一生與中國畫的不解之緣。
30多年的美院教學生涯,
卻是在設(shè)計專業(yè)中教中國畫,
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子,
一遍一遍地告訴學生們
中國畫到底好在哪兒。
她與宋忠元先生一生相伴,
伉儷情深,
留下藝術(shù)佳偶的美談。
如今,
雖然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
但他的為人,
他的作品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杜老師一直秉持著與
宋老師一起生活時的做派,
謙慎、低調(diào),
輕輕地說話,靜靜地畫畫,
為協(xié)會做展覽她一年沒拉下,
為后輩展覽站臺她幾乎不拉下。
回想一下,
或許看似命運的巧合,
早就種下了藝術(shù)之途的種子
書香門第的生長,
父親對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喜愛,
打下了成長的基礎(chǔ)
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
驕傲地迎接命運,
得之我幸又自然而然,
長成這生機勃勃的妙曼藝術(shù)人生。
女人如斯,吾等楷模。
畫家如斯,藝壇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