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威伯

古典音樂
2010-10-29 16:05:44 文/阮思琪
1995年初夏,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藝術(shù)家們匯集美國紐約明斯柯夫(Minskoff Theatre)劇院,參加在這里舉行的戲劇界的盛會——1995年度東尼獎(Tony Awards)揭幕儀式。
經(jīng)過緊張Ji烈的角逐之后,隨著評選結(jié)果的逐項(xiàng)公布,整個盛會自始至終地響徹著一個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名字——安德魯·勞埃德·威伯(Andrew Lloyd Webber),著名英國作曲家,此次,他的又一次以電影劇本改編的創(chuàng)世之作《日落大道》囊括了東尼獎的七項(xiàng)大獎,又一次被載入音樂劇歷史的光輝史冊。
1948年,安德魯·勞埃德·威伯出生于倫敦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是倫敦音樂學(xué)院的院長,母親是位鋼琴老師,生長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加之從父母那里繼承來的基因以及獨(dú)有的過人天賦,很難說威伯除了音樂之路外還能有什么其他選擇。因此,從幼年時代起,威伯就開始了音樂創(chuàng)作,九歲時便寫成第一部音樂劇,威伯的這一表現(xiàn)令父母大喜過望,于是便著力加以培養(yǎng),先后入皇家音樂學(xué)院,倫敦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xué)院以及牛津大學(xué)學(xué)習(xí)深造,并結(jié)識了后來事業(yè)上的摯友,合作伙伴,劇作家迪姆·瑞斯(Tim Rice,1944~),逐漸對流行音樂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1968年,這兩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便共同創(chuàng)作了音樂劇《約瑟夫與驚人的五彩夢幻衣》。雖然初演不甚成功,但這畢竟是威伯走向輝煌成功的開端,隨后,一部接一部精美絕倫的音樂歌舞劇作品不斷地在威伯的筆下誕生;1971年推出的搖滾音樂神劇《萬世巨星耶穌基督》,1973年推出《奧德薩檔案》,1974年的《吉夫斯》,1976年根據(jù)阿根廷第一夫人庇隆夫人故事改編的《依維塔》,1978年為他的兄弟,大提琴演奏家,失利安·勞埃德·威伯(Julian Lloyd Webber,1951~)所作曲大提琴與爵士樂重奏的《變奏曲》,1982年的《歌與舞》,1981年的《貓》,1984年的《星光快車》,1985年的《安魂曲》,1986年的《歌劇幽靈》,1989年的《愛的觀點(diǎn)》以及1993年推出的《日落大道》等。
這位才華橫溢,思智過人的世界:紙藝術(shù)大師,不足五十歲便已寫就了十余部出色成功的音樂歌舞劇作品,七十年代起就開始在百老匯和倫敦上演并且熱潮不減。1982年,他有三部作品同時在美國紐約百老匯上演,1988年1月,有三部作品同時在倫敦上演,1991年,威伯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戲劇歷史的奇跡,成為第一位同時有6部作品在倫敦上演的戲劇作曲家。
1992年,在巴塞羅那奧運(yùn)會閉幕式上,威伯專門為此獻(xiàn)上了一首《永恒的朋友》,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和女歌唱演員薩拉·布萊曼演唱,又一次讓全世界十億觀眾領(lǐng)略了這位天才作曲家的魅力所在。
1993年7月12日,威伯在倫敦艾德菲劇院(The Adelphi Theatre)推出了他的新作《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這部由電影劇本改編,引人注目的作品又一次占領(lǐng)了倫敦戲劇舞臺,征服了倫敦的觀眾,并創(chuàng)下四百萬英鎊的票房收入,同年12月,該戲在美國洛杉磯公演,再一次產(chǎn)生了巨大的轟動,久演不衰。
安德魯·勞埃德·威伯不僅是世界級著名的戲劇作曲家,以他不同凡響的具有獨(dú)特創(chuàng)造性的戲劇舞臺作品,電影音樂和音樂唱片贏得了公眾的一致贊譽(yù)和獎勵,同時,他也是一位成功與出色的制片人,他的“真正有用集團(tuán)公司”(The Really Useful Group Co.Ltd.)不僅及時地推出威伯的新作,同時也不失時機(jī)地推出其他作曲家的音樂劇作品,如在百老匯上演的《雪莉·瓦倫灑》和《貝蒂》等。
除此之外,威伯還曾多次獲得各種嘉獎、這些獎項(xiàng)包括了四次東尼獎,四次劇作獎,三次格萊美音樂獎,以及五次勞倫斯·奧利佛戲劇獎等, 1988年,他獲準(zhǔn)成為皇家音樂學(xué)院會員,1992年,獲得女王授勛的爵位。
最新由寶麗金公司發(fā)行的《安德魯·勞埃德·威伯之精粹》(The Very Best of Andrew Lloyd Webber,Polydor 523 860—2)選入了他最賣座的音樂歌舞劇作品中18首膾炙人口的代表性歌曲,如詩如夢地再現(xiàn)了這位偉大作曲家的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