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什溫、格羅菲、《藍色狂想曲》與美國爵士音樂

古典音樂
2010-10-29 16:05:37 文/潘飛宇
在喬治·格什溫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里,可以找到美國爵士音樂和感傷音樂在節(jié)奏上、旋律上和和聲上最好的擴展運用。格什溫夢想著把建立在爵士樂上的感傷歌曲帶進美國音樂廳里來。他的第一首音樂會型的作品《藍色狂想曲》是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為模型的,就是說,是為了用全部交響樂隊伴奏的鋼琴獨奏而寫的。
格什溫后來學習了配器法,以便能為自己的音樂作品寫他認為最有效果的器樂部分,但是對于《藍色狂想曲》,他卻請來一個熟練的改編者來編譜。這個改編者就是美國著名作曲家菲爾德·格羅菲(Ferde Grof'e),這個人后來用他那配器的才能來為他自己的某些作品寫作——大多數(shù)是美國場面的音畫。他那《科羅拉多大峽谷組曲》是用來表現(xiàn)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調(diào)感的一個令人目眩的樂器調(diào)色的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