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曲》和李德倫

古典音樂
2010-10-29 16:05:36 文/沈雅雯
中國當代著名指揮家李德倫(1917-),早年曾赴前蘇聯(lián)深造。當時,中國與前蘇聯(lián)的關系還十分密切。
1953年,前蘇聯(lián)著名音樂家普羅科菲耶夫去世了,就在同一年,前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也與世長辭。李德倫就在這一年來到前蘇聯(lián),并有幸欣賞到了另一位前蘇聯(lián)著名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在這一年的新作《第十交響曲》(Op.93)。 過后,有一位前蘇聯(lián)音樂教師曾向李德倫詢問欣賞這部作品后的感受,李德倫當時疑惑地說:“怎么如此沉重呢?”那位教師只以苦笑作答。
青年時代的李德倫,正沉浸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喜悅之中。他顯然跟那個時代的所有中國人一樣,認為蘇聯(lián)“老大哥”是中國的榜樣,世界上不會再有哪個國家比蘇聯(lián)更先進、更發(fā)達、更富足、更自由。在這種心境之下,他是根本無法理解肖斯塔科維奇的那種“沉重”的。
直到1976年,風云變幻的中國經(jīng)歷了“三巨頭”逝世、“四人幫”垮臺以及唐山大地震的沖擊。李德倫此時再度欣賞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交響曲》,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
音樂的確是沒有國界的。兩個國家處于不同的時代,使李德倫暫時無法聽懂肖斯塔科維奇那略顯晦澀的音樂語言;而兩個國家相似的命運,又最終使這兩位不同國籍、不同時代的音樂家有了心靈上的溝通。
1992年,已經(jīng)七十五歲高齡的指揮家李德倫依然矍鑠。他來到清華大學,義務普及古典音樂欣賞知識,其間向?qū)W生們講述了這一典故,并親自指揮演出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