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无码一区二区|超碰在线观看网址|伊人永久久久久久|国产超碰超碰在线|激情九月丁香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一页|蜜桃视频一线二美|中文字幕人妻无码|午夜美女视频国产|中文亚洲欧美在下

中國文化要略筆記背誦版:第九章 科舉制度&第十章 典籍藏書

第九章 科舉制度

1.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制度之一。它與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構(gòu)成封建社會三位一體的人才制度。

2.中國古代的治國之道,一是尊賢,二是選士!百t”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士”是指有見識有才干的人。遠在周代,已有選士做官的情況存在。但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由于奴隸主貴族把持政權(quán),因此官吏的選拔,主要實行“世卿世祿制”,即奴隸主貴族憑借血統(tǒng)關系,子孫世代做官,國君不能隨意任免,選士做官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已。到春秋時的齊桓公世代,已形成士、農(nóng)、工、商四個階層。此時的選士制度是客卿制,即將相重臣往往從下層軍士或平民中選拔,只要他們有一技之長,能夠解決君主或其他統(tǒng)治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就可以登上政治舞臺一展才干。

3.漢代擴大了選拔的范圍,其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察舉和征辟。但這些制度,首先是被選的范圍有限,都為官僚和富豪子弟;其次是以財產(chǎn)為入選標準,因此所選的人才未必都是賢才,以財富鉆營者大有人在。

4.曹操唯才是舉,并頒布求賢令。

5.魏文帝曹丕當政,采用禮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將被選者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通過品評,然后按等錄用。那些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對被選者并不真正了解,因此很難做到公正。到了曹魏后期,豪門顯貴把持了中正的任命權(quán),選取標準以門第為重,于是出現(xiàn)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xiàn)象,選士制度淪為門閥制度的組織保證。至南北朝時,豪門士族的子弟只憑自己的顯貴門第,就可以“平流進取,坐至公卿”。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下令廢除九品中正制,規(guī)定各州被舉薦的人必須經(jīng)過考試,才能被錄用,從而拉開了科舉制的序幕。

6.隋煬帝在考試科目中設進士科,以考試策問取人,是科舉制的真正開始。

7.唐代的考試主要分為?坪椭瓶苾煞N。?频目荚嚳颇坑行悴、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等,報考人數(shù)最多的兩科是明經(jīng)和進士。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主持,唐玄宗時改由禮部侍郎主持,因此也叫“吏部試”。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立的科目,也叫特科?荚嚨攸c在長安,中唐后有時也分別在長安、洛陽兩都舉行。

8.宋太祖建立了殿試制度。至宋太宗時又將殿試錄取的進士按三等發(fā)榜,稱為三甲。到宋神宗時,又于國子監(jiān)內(nèi)實行三舍法取士。

9.明清的科舉考試有四級,分別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10.縣試、府試和院試,合稱為童生試。童生試及格后為秀才,然后可參加鄉(xiāng)試,及格后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參加會試,及格后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最后參加殿試,被錄取后成為進士。鄉(xiāng)試又稱秋闈、棘闈,所發(fā)榜為桂榜。會試又稱禮闈、春闈,所發(fā)榜為杏榜。“連中三元“指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考取第一名。

11.中國科舉制的最后一次考試是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

第十章 典籍藏書

1.中國古代典籍的構(gòu)成主要有簡冊、帛書、紙寫本和刻印本,甚至還包括石刻書籍。簡冊也稱簡策,可說是中國最早的書籍。它是用毛筆蘸墨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連接起來,成為一部書。每根竹片叫“簡”,我們習慣上稱為“竹簡”。連接起來的竹片,就稱為簡冊。連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繩和牛皮繩。用牛皮繩連接的就叫“韋編”,所以成語有“韋編三絕”。這種簡冊大約在商周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

2.古文經(jīng)指漢武帝時在孔子舊宅的墻壁中發(fā)現(xiàn)的一批儒家經(jīng)典著作。汲冢古書指晉武帝時在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魏襄王墓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十車竹簡,其中有今天所見的《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等。這兩次發(fā)現(xiàn)都是戰(zhàn)國簡冊。1972年在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西漢竹簡,其中有《尉繚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重要兵書。1996年在湖南省長沙市走馬樓發(fā)現(xiàn)了三國孫吳竹木紀年簡牘數(shù)萬片,對研究三國時期吳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在古典文書方面數(shù)量最多、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

3.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中不但出土了一批帛書,如《老子》、《易經(jīng)》、《戰(zhàn)國策》等,而且還有繪在帛上的三幅駐軍分布圖,這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

4.我國的紙寫本書籍在東漢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簡冊和帛書同時存在,而且還是主要的書籍形式。到了三國時代,隨著造紙術的改進和紙張的大量出現(xiàn),紙寫本才取代簡冊和帛書,成為書籍的主要形式。

5.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紙寫本書籍是晉人寫的《三國志》殘卷。

6.20世紀初在敦煌莫高窟發(fā)現(xiàn)的唐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剛經(jīng)》和195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土的唐代《陀羅尼經(jīng)咒》是目前我們所知較早的印本書籍。

7.中國古籍的最大特點就是包羅豐富和經(jīng)典第一。前者是面,后者是點。前者是指包括了天文、地理、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宗教、軍事、經(jīng)濟、農(nóng)學、醫(yī)學、烹調(diào)及歷代典章制度等,涉及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表明了中國人在各個領域的探索和貢獻。后者是指儒家著作在所有典籍中的崇高地位,同時也指儒家著作及研究和解釋性的著作數(shù)量很多。延續(xù)至今的古籍分類法依然是經(jīng)、史、子、集四部。歷代對經(jīng)書的研究,產(chǎn)生了中國文化特有的經(jīng)學。因此,經(jīng)學為尊,眾學為從;經(jīng)學為綱,眾學為目,構(gòu)成了中國近兩千年的藏書特色和治學原則。

8.“十三經(jīng)”之名是在明代時出現(xiàn)的,指《禮記》、《周禮》、《儀禮》、《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詩經(jīng)》、《尚書》、《周易》、《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睹献印肥撬未鷷r被列為經(jīng)書的。

9.漢代以《周易》、《詩經(jīng)》、《尚書》、《儀禮》、《春秋》為五經(jīng),刻石立于太學,以昭示在校學習的學生,由此開創(chuàng)了我國石刻經(jīng)書的傳統(tǒng)。

10.國內(nèi)保存最早的石經(jīng)是唐時刻的開成石經(jīng)。乾隆石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經(jīng)書,由蔣蘅所書。

11.從運用的體裁來看,史書可分為編年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三大類。從其記述的內(nèi)容看,又可分為正史、實錄、制度史、雜史和傳記等類。

12.編年體史書以《春秋》(魯國史)為起始,以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為代表,是按歷史編年分述歷史事件,并雜以評論,借以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有關《春秋》的注釋和闡述有《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三種!洞呵铩芬粫涊d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魯隱公)下至公元前481年(魯哀公)合計242年的魯國歷史!顿Y治通鑒》記述了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一直到公元959年(宋朝建立),共計1362年。體例為編年體的史書還有宋代李燾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清代畢沅的《續(xù)資治通鑒》、明末清初的談遷所寫的明代編年史《國榷》、清代陳鶴的《明紀》、清代夏燮的《明通鑒》等。

13.司馬遷的《史記》是紀傳體史書的開端,此后歷代相沿,成為我國記載正史的主要體裁。紀傳體以人為綱,穿插史實,并用專章記載典章制度!妒酚洝肥讋(chuàng)“本紀”(記述帝王事跡)、“年表”(按年月簡列歷史大事和人物)、“世家”(記述諸侯、圣哲名人事跡)、“書”(記述典章制度,《漢書》以后改稱“志”)、“列傳”(記述其他歷史人物)。全書從黃帝寫到漢武帝,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14.“二十四史”: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漢書》,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唐代房玄齡等人的《晉書》,南朝沈約的《宋書》,南朝蕭子顯的《南齊書》,唐代姚思廉的《梁書》、《陳書》,北朝魏收的《魏書》,唐代李百藥的《北齊書》,唐代令狐德棻的《周書》,唐代李延壽的《南史》、《北史》,唐代魏征的《隋書》,五代劉[日句]等人的《舊唐書》,宋代歐陽修等人的《新唐書》,宋代薛居正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等人的《新五代史》,元代脫脫等人的《宋史》、《遼史》、《金史》,明代宋濂等人的《元史》,清代張廷玉等人的《明史》。“二十四史”加上1920年成書的《新元史》,就是“二十五史”。

15.紀事本末體指以歷史事件為綱,按類組織史料,每一類記述一個大的歷史事件,可以單獨成篇。這種寫法,可以克服編年體“一事而隔越數(shù)卷,首尾難稽”和紀傳體“一事而復見數(shù)篇,賓主莫辨”的缺點。紀事本末體的創(chuàng)始者是南宋史學家袁樞,他以事為綱,分立許多題目,把《資治通鑒》改編為239個專題的《通鑒紀事本末》,因而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史書編寫體例。此后,便陸續(xù)出現(xiàn)了明代陳邦瞻的《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清高士奇的《左傳紀事本末》,以及其他學者的《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清史紀事本末》。

16.其他的史書還有實錄和制度史。實錄由漢代起居注和日錄發(fā)展而來。我國最早的實錄是南北朝時出現(xiàn)的兩本《梁皇帝實錄》,分別記錄梁武帝和梁元帝的言行。制度史一類的史書的首創(chuàng)者是唐代史學家杜佑,著有《通典》。記錄典章制度的史書還有一類叫會要,只記述一朝一代的典章,此類史書的編撰始于唐代,由唐德宗時的蘇冕首作《會要》。

17.“三通”: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鄭樵的《通志》、南宋末年元代初年馬端臨的《文獻通考》。

18.“九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xù)通典》、《續(xù)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

19.雜史一類的書有: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傳記一類的史書有漢代劉向的《列女傳》,記述古代婦女的貞烈事跡,開中國為婦女立傳的先河;還有南朝慧皎的《高僧傳》,記述梁代以前佛教大師們的事跡,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史料,其后便有《續(xù)高僧傳》、《宋高僧傳》等;清代阮元的《疇人傳》,是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唯一傳記匯編。

20.類書是輯錄各個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經(jīng)過編排供人查閱的工具書。它最早出現(xiàn)于魏文帝曹丕時期,那時的幾個大臣把“五經(jīng)”等書分類編排,供皇帝閱覽,故名《皇覽》,現(xiàn)只存輯本,F(xiàn)存最早的類書是隋代末年虞世南所編的《北堂書鈔》。唐代初年,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是唐代的第一部類書。唐代的另一部類書是《初學記》,是唐玄宗命徐堅等人編輯后專供皇子們初學作文時用的,分23部,“其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宋代著名的兩大類書是《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前者是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編撰的,初名《太平總類》,后因宋太宗每天閱覽三卷,一年閱完,故改名《太平御覽》,成語開卷有益即出于此;后者是宋真宗命王欽若、楊億等人編撰的,是一部史料性的大類書,匯輯了從上古至五代的歷代君臣事跡,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鑒今。兩部書都分10000卷。明代規(guī)模最大的類書就是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等人主持編撰,全書共22937卷,前后用了五年時間,比英、法兩國的大百科全書要早三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輝煌的地位,可惜今天已無法看到它的全貌了。清代的大類書叫《古今圖書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間,初由陳夢雷主持編撰,雍正時改為蔣廷錫,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浩大、體例最完善、用途最廣泛的一部類書。

21.辭書有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爾雅》、宋代陳彭年、邱雍等編撰的《廣韻》、宋代丁度等人編撰的《集韻》、康熙時張玉書等人編撰的《康熙字典》、康熙命張玉書等人編撰的《佩文韻府》等。

22.我國最早的字典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全書收9353個字,體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釋意義,最后按“六書”的方法來分析字形的結(jié)構(gòu),從而創(chuàng)立了中國的“文字學”。

23.我國最早的訓詁學專著是《爾雅》,也是后世字典的雛形,現(xiàn)存《爾雅》共19篇,前3篇解釋一般詞語,后16篇分類解釋詞語,對各種名物加以解說。所謂訓,是以比較通俗的話來解釋詞義;詁,則是以今天的話來解釋古語或以通行的話來解釋文言!坝栐b”就是解釋詞義和字義的意思。

24.《廣韻》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韻書,宋代陳彭年、邱雍等編撰,全書收入26194個字,按韻編排,因此凡同音字都便在一起,可以看作是按韻編排的詞典。后來,宋代的丁度等人以《廣韻》為基礎,增補成《集韻》,收入五萬多字。

25.清代的《佩文韻府》是查閱詩文典故的一部辭書,康熙皇帝命張玉書等人編成,收入單字12057個,引錄詩文典故達55萬條,按韻編排,體例是先列單字,接著釋義,然后按字數(shù)多少列出韻藻,韻藻下盡列古書用例!犊滴踝值洹肥钱敃r世界上收字最多的字典,其體例是先注音,后釋義。

26.方志除了以“志”為名外,也有以“圖經(jīng)”或“考”為名的。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東晉時常琚著的《華陽國志》。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規(guī)模巨大的全國一統(tǒng)志是元代的《大元一統(tǒng)志》。方志體例是在宋代定型的。

27.方志學可分為歷史派和地理派兩類。歷史派以章學誠為代表,地理派以戴震、洪亮吉為代表。寧波天一閣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為特色。

28.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專職國家圖書館館長是漢桓帝時設立的秘書監(jiān)一職,專管收藏藝文圖書。

29.我國著名的藏書樓有:明代范欽建的天一閣、明末清初毛晉的汲古閣、錢謙益的絳云樓、清代楊以增的海源閣、清末陸心源的[百百]宋樓、清代瞿鏞的鐵琴銅劍樓。

30.清代藏書家有“南瞿北楊”之說,即瞿鏞,有鐵琴銅劍樓;楊以增,有海源閣。

31.清代仿天一閣的建筑設計,建有“內(nèi)廷四閣”和“宮外三閣”!皟(nèi)廷四閣”又稱“北四閣”,指承德文津閣、北京紫禁城內(nèi)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沈陽文溯閣;“宮外三閣”又稱“南三閣”,指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揚州文匯閣和鎮(zhèn)江文宗閣在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圓明園文源閣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所以現(xiàn)在尚存四閣。

32.關于善本的鑒定,清代張之洞提出“善本三義”,即足本、精本、舊本;今天我們對善本的含義定為“三性”,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

33.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專著是西漢時劉向所著《別錄》。之后,劉向的兒子劉歆在《別錄》的基礎上寫成《七略》,按性質(zhì)把書的內(nèi)容分成七類,即輯略(實為總目)、六藝略(是詩書禮樂易春秋)、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略、方技略(醫(yī)、卜等),習慣上稱為“七分法”,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法。

34.繼劉歆《七略》的七分法之后,到晉代產(chǎn)生了四分法。晉代的荀[上曰下助]在其所著的《中經(jīng)新簿》中把圖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記六藝,乙部記諸子、兵書、術數(shù),丙部記史記、舊事,丁部記詩賦。后來,東晉的李充在整理皇家秘閣藏書時,把乙、丙兩部的內(nèi)容加以互換,變?yōu)榧撞拷?jīng)書,乙部史書,丙部諸子,丁部詩賦,這就給后世長期沿用的“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打下了基礎。

35.“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

36.關于《四庫全書》,有紀昀執(zhí)筆寫成的《四庫全書總目》200卷,也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每部書的內(nèi)容、得失優(yōu)劣、流傳情況及作者事跡,都作了簡明扼要的評介和考證,因此學術價值很高,一直受到后世學者們的推崇。后來近人胡玉縉所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余嘉錫著有《四庫提要辯正》,對《總目》的錯誤失當之處提出了精辟的見解。

37.我國的典籍目錄大致說來有史志目錄、官修目錄和私家目錄三大類。史志目錄是指史書所記載的圖書目錄,其首創(chuàng)者是漢代史學家班固,他在《漢書》中辟《藝文志》一篇,著錄了當時流傳的文獻資料,此法為后來的史書所仿效,但有的叫《藝文志》,有的叫《經(jīng)籍志》,其內(nèi)容都記錄書目,敘述學術源流。在通行的二十五史中,只有《漢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明史》、《清史稿》有史志目錄。官修目錄始于劉向父子,它是由政府主持對國家圖書整理后編寫的目錄,歷代官修目錄有宋代的《崇文總目》、明代的《文淵閣書目》和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等。私家目錄是由藏書家編纂的目錄,它是隨著私藏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已知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這類書目,內(nèi)容廣泛,體例不一,現(xiàn)存以明清兩代編纂的最多。

中國文化要略筆記背誦版:第九章 科舉制度&第十章 典籍藏書

下載Word文檔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載Word文檔

帶你看藝考
藝考信息時光機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校考
2025藝考2025年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書法學專業(yè)不組織校考2024/11/30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紝I(yè)名單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30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
2025藝考2025年新疆藝考錄取規(guī)則2024/11/30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廣西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30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
2025藝考2025年山東藝術學院9個本科專業(yè)按普通類招生2024/11/30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河北美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校考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
2025藝考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取消所有專業(yè)?2024/11/29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
2025藝考遼寧科技大學2025年承認各省美術統(tǒng)考成績2024/11/29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
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
2025藝考2025年安徽書法統(tǒng)考人數(shù)大幅上漲20%2024/11/29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西藏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遼寧省藝術類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貴州省藝術類錄取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
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校考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校考
2025藝考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yè)?2024/11/29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校考
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校考
2025藝考2025年魯迅美術學院12個美術類專業(yè)不組織?2024/11/29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沈陽音樂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
2025藝考2025年廣東省藝術類平行志愿綜合分計算公式2024/11/29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2025藝考教育部對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含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作出部署2024/11/29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shù)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shù)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shù)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2025藝考天津美術學院2025年取消數(shù)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2024/11/29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校考專業(yè)名單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中央民族大學藝術類?紝I(yè)名單2024/11/29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紝I(yè)名單
2025藝考2025年南京藝術學院校考專業(yè)名單2024/11/29
沒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藝考內(nèi)容吧

藝考熱搜

藝考數(shù)據(jù)
藝考資源站

  • 藝考分數(shù)線
  • 藝考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