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國寶之石雕柱礎(chǔ)

雕塑藝術(shù)
2021-9-22 11:46:09 文/龐飛 圖/紀悅心
石雕,集合了雕、刻、塑三種創(chuàng)制方法。而這件石雕柱礎(chǔ)為北魏時期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之器物,1966年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馬金龍墓,現(xiàn)展于博物院“民族熔爐”廳。
整個器物由細砂巖制作,高16.5厘米,上部為鼓狀復(fù)盆,頂部雕刻著蓮花,周圍刻有蟠龍和山形;下部為方形的底座,四面雕刻著忍冬(金銀花)紋、云狀花紋和伎樂舞蹈童子等形象。底座的四角各有一個伎樂童子,皆為立體雕,有的在擊鼓,有的在跳舞,形象生動,雕刻精美,是我國一級文物。 其整體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表示我國的雕刻技術(shù)于魏晉時期就已步入成熟階段。 首席記者 李尚鴻 實習(xí)生 康娜/文本報記者 戴曉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