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類高質(zhì)量學長學習秘籍!

安徽新華學院
2021-9-26 23:20:31 文/江瑾瑜 圖/康睿淼
21級的新同學們嶄新的大學生活已經(jīng)開啟迎接你的也許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自在也許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學習,不再是大學里唯一的事但是學習一定是大學里最重要的事一起來看看
人類高質(zhì)量學長的學習秘籍
親愛的學弟學妹:
你們好!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又是一年開學季,青春的氣息遍布華園;整齊的步伐映入眼簾;響亮的口號震徹云霄;朝氣蓬勃,激情飛揚。
我很高興看到你們加入到華園這個大家庭?匆娔銈冏屛蚁肫鹆12年前的自己。2009年9月,和你們一樣,我滿懷著憧憬與希望來到了美麗的新華園,開啟我的大學生活;厥淄,華園的點點滴滴還清晰得展現(xiàn)在我眼前。
我的夢想始于華園、根植于華園。華園給予了我培育良好學習習慣的土壤。從安徽新華學院的本科生到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再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一路走來,學習逐漸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幫助我探索無盡蒼穹、筑牢學術成果。
談到學習,在此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幾點我的經(jīng)驗:
一、樹立積極態(tài)度,保持熱情追求
告別挑燈夜戰(zhàn),迎來自由時間。來到大學,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別有一番天地:美麗的校園、多彩的活動、輕松的課堂、自由支配的時間等等。這一切都是大學所能帶給你的獨一無二的體驗。大學的學習與初高中的學習完全不同,大學重視知識,但更注重思維。大學所提供的平臺既包含知識傳授又包括思維訓練。在嶄新的環(huán)境中,如何讀大學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要做學習中的有心人、有情人。沒有外界的束縛,大學學習更需要自己主動去學、積極去學。學習專業(yè)知識、學習如何拓展知識;人生離不開學習,試著把學習變?yōu)樽约旱囊环N生活習慣,保持熱情,追逐理想。
二、量變促進質(zhì)變,理論聯(lián)系實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大學的學習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之所以存在其背后的原因和邏輯。因此,僅靠知識的簡單堆砌難以支撐大學對你提出的要求,僅僅依賴“考前突擊”的“死記硬背”也無法讓你真正領會大學對你的意義。大學的學習首先在于“引路”,然后在于“領悟”和“貫通”,最后在于“延伸”和“拓展”。一路走來,時刻離不開“積累”和“疏通”。課上認真聽講,重在理解,課后認真復習,重在加深。一步步邁進,這樣才學的深、學的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理論必然離不開實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大學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充足的硬件資源、多渠道的各項賽事、大力支持的實踐項目等等,這些都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寶貴資源。
三、保持謙虛心態(tài),堅持良好習慣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寬廣的胸懷賦予我們更高的眼界。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要承認有人比自己優(yōu)秀,有人比自己更完美,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要過于自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大學里,值得學習的對象、方式有很多。我們不僅要跟著老師學習,還要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要從課堂學、從網(wǎng)絡學、從實踐學,提升知識獲取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yǎng)成,將每一個好習慣堅持下去,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比如“閱讀”、“運動”、“寫作”等等這些四年的大學期間堅持養(yǎng)成的習慣,不僅僅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學習成果,更會影響到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有自律才有自由。
大學生活已經(jīng)開始,珍惜時間,把握時機,華園生活會是你的寶貴經(jīng)歷。長路漫漫,希望學弟學妹們能腳踏實地、邁步向前,迎著朝陽,走向理想的明天!
你們的學長司桂福2021年9月
司桂福
司桂福,男,中共黨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讀博士。2009.09-2013.06 本科階段 安徽新華學院 制藥工程專業(yè) 。2013.09-2016.06 碩士階段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藥物化學專業(yè) (擔任2013級藥學班碩士黨支部 組織委員)2016.07-2019.08 科研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17年3月 開始外聘于安徽新華學院藥學院,2018年獲 “安徽新華學院優(yōu)秀外聘教師”稱號。)2019.09-至今 博士階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yè)(擔任高分子系2019級博士黨支部 副書記兼紀檢委員)
學長說的重點
你們都get到了嗎?
做主大學生活
主宰你的未來
大美新華園
推薦閱讀
《表彰!祝福!期盼!我校舉行2021年度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
《安徽新華學院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總結表彰大會 》
《揭秘!2021級萌新大數(shù)據(jù) 》
《“玩”轉(zhuǎn)圖書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
編輯 |王偉燦圖文來源|學生處初 審|萬媛媛
終 審|范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