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xiāng)進行時 | 管理工程學院“青春心向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調(diào)研報道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2021-8-18 18:05:49 文/施耀 圖/唐詩涵
100年風雨兼程,100年披荊斬棘,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著中國一步步走向繁華昌盛,縱觀一百年中國共產(chǎn)黨奮斗史,歷史和現(xiàn)實無不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2021年7月,一支來自管理工程學院2019級營銷專業(yè)的7名學生自發(fā)成立了“青春心向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個黨史宣傳隊伍。7月23日上午10時,“青春心向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李夢媛、孫婉竹的帶領下進行了簡單的出征儀式,李夢媛講解了本次調(diào)研基本的注意事項,對工作與安全進行詳細部署,并對調(diào)研的行程作出規(guī)劃。出征儀式結束后,團隊成員整裝待發(fā),從圖書館集合,前往安徽省無為市紅廟鎮(zhèn)閘北村開展2021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青春心向黨”實踐團隊出發(fā)前與指導老師合影)
在隊長卜艷玲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從新蕪校區(qū)乘坐高鐵前往無為市,踏上了本次的下鄉(xiāng)征程。循著烈日,“青春心向黨”實踐團首先來到了紅廟鎮(zhèn)閘北村**。**成員李娜娜熱情接待了大家,在同學們的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該村在建黨100周年背景下的基本發(fā)展情況,讓同學們了解到黨的政策已貫徹并落實到了閘北村。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成員李娜娜)
同學們對該村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根據(jù)**提供的地址,大家來到退伍軍人李繼國家中。這位64歲的退伍軍人在19歲為響應國家號召成為四川成都軍區(qū)的一名工程兵。1978年因他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精神,讓李老先生獲得了三等軍功并發(fā)展成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員。25歲的他帶病回鄉(xiāng),一直到2003年李老先生依然擔任閘北村的會計。他希望當代青年能夠努力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為黨、為國家作出貢獻。
(圖為實踐團隊與退伍軍人李繼國及其家人的合影)
接著,團隊成員前往一位90多歲的老黨員任士年家中與其交談,通過訪問得知,這位已耄耋之年的老黨員于1954年因治壩抗洪帶領災民去往山中開荒,隨之發(fā)展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交談中任爺爺用一句話“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人民沒話講!”無不體現(xiàn)出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高度評價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鄉(xiāng)鎮(zhèn)府,為百姓謀福利的貢獻。
(圖為實踐團隊采訪老黨員任士年)
之后,實踐團前往位于蕪湖市無為縣紅廟鄉(xiāng)山水澗村的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在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全體人員依次參觀了“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誕生的新四軍第七師”“第七師健兒馳騁皖江”等展廳。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生動的歷史圖片,真實還原了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生動再現(xiàn)了當年七師生活、工作、戰(zhàn)斗的場景。在每個展廳前,大家不時駐足,細細研讀、仔細聆聽,實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奮斗歷程,深切感悟共產(chǎn)黨人堅如磐石的崇高信仰。
(圖為實踐團隊在新四軍七師紀念館門口合影)
實踐團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來到了無為市的烈士陵園。進入烈士陵園后大家都被陵園中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而變得安靜起來,生怕一個不小心打擾到安息的烈士。每一位烈士的墓碑上都有著這位烈士的生平簡介,也講述了烈士們犧牲的時間和戰(zhàn)役。在隊長卜艷玲的帶領下,同學們?yōu)楦锩攘夷Р⒃诠芾砣藛T積極配合下,同學們了解了烈士陵園的相關情況。
(圖為實踐團隊向革命烈士默哀)
本次黨史學習實踐團走訪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體悟紅色文化,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村民感受到了黨史鮮活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當?shù)卮迕駥嵺`團的志愿服務精神紛紛表示贊揚,安信工學子在無為市留下的足跡,就是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最好的見證。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革命先烈雕塑前合影)
文/程計月 圖/卜艷玲 核/鄧辰 審/于鳳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微信號:ahpumec1935
應用研究型大學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