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莫奈的畫作,一起欣賞印象中的日出
當我們看到大自然中的一幅美景,我們感到欣喜愉悅。很多人都會在當時或者事后想要把這幅美景記錄下來,這對現(xiàn)代人來說簡單,舉起手機,拿起相機,咔嚓一聲就完成了一次絕對精準的記錄。
印象派(impressionnisme)簡介
1874年4月15日至5月15日,一群組成《無名畫會》的獨立青年畫家,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塞尚、德加、基約曼、貝·莫里索,在嘉布奇修女路35號納塔爾照相館舉行了聯(lián)
莫奈:《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
克勞德·莫奈(法國,1840-1926年)《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1868-1878年畫布油畫99.00x79.80厘米BequestofLeonardC.Hanna,Jr.對
西方九十年代的后現(xiàn)代藝術
作者:大維·霍普金斯譯者:楊渝坪加拿大藝術家JeffWall對當下歐美藝術實踐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他在1991年—1992年創(chuàng)作的名為《陣亡將士的談話》的作品是受當時風行的歷史題
喬治·布拉克:《桌上的白蘭地酒瓶和吉他》
喬治·布拉克(法國,1882-1963年)《桌上的白蘭地酒瓶和吉他》1930年畫布油畫130.50x75.00厘米布拉克與畢加索一樣,同為立體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所不同的是,立體主義
阿美迪歐·莫迪利阿尼:《女人肖像》
阿美迪歐·莫迪利阿尼(Italian,1884-1920年)《女人肖像》約1917-1918年畫布油畫,65.00x48.30厘米GiftoftheHannaFund莫迪利阿尼
保羅·高更:《在浪中》
保羅·高更(法國,1848-1903年)《在浪中》1889年oilonfabric,92.50x72.40厘米GiftofMr.andMrs.WilliamPowellJone
保羅·塞尚:《小溪》
保羅·塞尚(法國,1839-1906年)《小溪》1895-1900年oilonfabric,59.20x81.00厘米BequestofLeonardC.Hanna,Jr.塞尚
奧迪隆·雷東:《瓶花》
奧迪隆·雷東(法國,1840-1916年)《瓶花》1905年oilonfabric,73.00x59.00厘米GiftofRobertaHoldenBole雷東是生活于印象派畫
凡·高:《圣雷米的白楊》
文森特·凡·高(荷蘭,1853-1890年)《圣雷米的白楊》1889年oilonfabric,61.60x45.70厘米BequestofLeonardC.Hanna,Jr.提
梵·高:《梧桐樹群》
文森特·梵·高(荷蘭,1853-1890年)《梧桐樹群》1889年oiloncanvas,73.40x91.80厘米GiftoftheHannaFund梵·高的名氣既來自于他的
克勞德·莫奈:《春天的花》
克勞德·莫奈(法國,1840–1926年)《春天的花》1864年畫布油畫116.80x90.50厘米在印象派所有畫家中,克勞德·莫奈是真正代表印象派風格的一位;而且也只有他一人
馬奈:《貝爾特·莫里索》
愛德華·馬奈(法國,1832–1883年)《貝爾特·莫里索》約1869年畫布油畫74.00x60.00厘米被稱為“印象派之父”的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引起最大爭議的一名畫家。
亨利•方丹-拉圖爾:《勒羅勒夫人》
亨利•方丹-拉圖爾(法國,1836–1904年)《勒羅勒夫人》1882年畫布油畫108.20x78.90厘米方丹-拉圖爾一般被認為是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之間的過渡性人
歐仁·布丹:《多維耶的海灘》
歐仁·布丹(法國,1824–1898年)《多維耶的海灘》1864年木板油畫34.70x26.00厘米法國印象派先驅(qū),歐仁·布丹喜愛描繪港口及海景畫。這或許要歸功于畫家的父親。職
居斯塔夫·庫爾貝:《勞瑞·博雷奧》
居斯塔夫·庫爾貝《勞瑞·博雷奧》1863年(法國,1819–1877年)畫布油畫81.00x61.20厘米法國藝術家居斯塔夫·庫爾貝是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藝術的開創(chuàng)者。在寫實主義繪
雷諾阿:《賣蘋果的人》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法國,1841–1919年)《賣蘋果的人》約1890年畫布油畫65.80x54.50厘米BequestofLeonardC.Hanna,Jr.就像雷諾
布丹:《翁費勒爾的堤岸和燈塔》
[點擊放大]布丹《翁費勒爾的堤岸和燈塔》布丹用極為狂放的筆觸和色塊記錄下翁費勒爾堤岸的人群和燈塔,尤其是烏云翻滾的天空。在畫家的眼里,天空、云層、燈塔和人群只是不同形狀的色塊而
馬奈:《吹笛少年》
[點擊放大]馬奈《吹笛少年》油畫1866年160X98厘米用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畫法,表現(xiàn)人物的實在感,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馬奈的才氣和自負感。此畫明顯帶有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影響
馬奈:《奧林比亞》
[點擊放大]馬奈《奧林比亞》《奧林比亞》中的luo女姿式并不新鮮,喬爾喬內(nèi)和提香筆下的維納斯就是這個樣子,所不同的是藝術表現(xiàn)方法的革新。畫家采用一種穩(wěn)定的近乎平涂的受光面來描繪
莫奈:《魯昂大教堂》
[點擊放大]莫奈《魯昂大教堂》在這兩幅《魯昂大教堂》的畫面上,可以領略不同的色彩感覺。從中可以看到莫奈對光和色彩的探索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輪廓被沖淡了,顯得很微弱,隨著光的變化
莫奈:《圣·拉扎爾火車站》
[點擊放大]莫奈《圣·拉扎爾火車站》在莫奈的時代,火車出現(xiàn)是一樁偉大科學奇跡,車站大玻璃頂棚是19世紀現(xiàn)代建筑,這些都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為了畫火車站,機智幽默的莫奈穿上一身僅
莫奈:《阿爾讓特伊大橋》
[點擊放大]莫奈《阿爾讓特伊大橋》莫奈追求豐富美麗色彩,喜歡表現(xiàn)運動中瞬息萬變的生命和流動著的感覺和印象,他喜歡畫水,他說:“我的一生都在塞納河,可以說每天所有的時間都是這樣,
莫奈:《日出·印象》
[點擊放大]莫奈《日出·印象》莫奈畫過許多水題材的畫,最具世界聲譽的是這幅描繪旭日初升、霧氣迷蒙港口的畫。畫家所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的一個多霧的早晨。經(jīng)過晨霧折射過的紅日,形成
莫奈:《格勒努耶爾》
[點擊放大]莫奈《格勒努耶爾》莫奈自幼生活在海邊,他熱愛大海以至愿在它的波濤中長眠。因此,他的畫總顯出水的流動和跳躍,映照和變幻著無窮無盡的自然色彩的水,無論是河水還是海水都是
莫奈:《綠衣女子》
[點擊放大]莫奈《綠衣女子》1866年莫奈用幾天的工夫完成了這幅他未來的夫人卡美伊肖像。這幅畫曾引起過爭論,實際上這幅畫無論在色彩或是姿態(tài)處理上都受庫爾貝的影響。但更多的是顯示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點擊放大]莫奈《草地上的午餐》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并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
西斯萊:《盧弗西埃恩的雪景》
[點擊放大]西斯萊《盧弗西埃恩的雪景》西斯萊喜歡畫雪景,把冬天置于白色和灰色的和諧中,這最能表達自然界的幽靜和純潔。在西斯萊的這幅雪景中表現(xiàn)了“靜”境和寒冷中的溫暖:天空發(fā)出灰
西斯萊:《瑪利港的洪水》
[點擊放大]西斯萊《瑪利港的洪水》逼真的景物造型,透明的云天水色,充滿陽光與空氣,明媚的景色引人入勝,絲毫沒有泛洪水的凄涼。畢沙羅看了這幅畫后說:“就我平生所見在其他畫家所畫的
西斯萊:《塞夫勒道路一景》
[點擊放大]西斯萊《塞夫勒道路一景》如果說印象派畫家作品的主題是陽光、色彩和空氣,那么西斯萊在這幅畫中就表現(xiàn)得無比充分:帶暖意的藍灰色的天空顯得透明空遠;灑在地面、墻壁上的陽光
莫奈“最輝煌燦爛作品”《睡蓮》
[點擊放大]莫奈“最輝煌燦爛作品”《睡蓮》43歲的莫奈在吉維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個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蓮,成為他晚年描繪的主要對象。他的巨幅《睡蓮》組畫始于74歲高齡,持